“周思源这孩子与大哥很像,都喜欢不走寻常之路。”姬青的眼中闪耀着异样的光芒:“当年父尊一心想要为姬氏后人留下一门可以改变命数的功法,于是将姬氏暂交于大哥之手。”
“大哥是我们兄弟姐妹中最像父尊的人,因为他与父尊一样极度偏执,他当时被儒教所影响,将儒教的思想用于管理姬氏,用所谓的礼乐道德束缚族人,借九鼎之名将自身法宝筑成九座大鼎,以示族长威严,可惜没多久便被天杀刺杀了。”
周林若有所思的问道:“礼乐道德不正是被如今所沿用吗?难道这有弊端?”
“从大哥用这礼乐道德治理姬氏开始,礼乐道德就已经成了束缚,只是那时不但没有显现出其弊端所在,反而展现出了大于弊的利,可姬氏败退西南之后,礼乐成为了姬氏标准,族内的奢靡之风由此开始,十大分家因此而被迫所分,如今周家所面对的主支之争也是因此而起。”姬青叹了口气,她不知道当年大哥是怎么考虑的,但至少现在看不到任何一丝利。
“礼乐只不过是规范,如何成了束缚?再者,奢靡之风盛起,是因由族人心中贪念所致,权势之毒侵蚀心神,族内若不盛起奢靡之风,恐怕姬氏族人将会自相残杀,而奢靡之风只不过是他们的权宜之计罢了。”周林并不认为礼乐道德治理家族有何不妥,反而认为正是礼乐道德作为底线,限制着一些人的行为,让他们不敢肆意妄为。
“权宜之计?姬氏层次分明,这权宜之计不过是对付凡人的手段,怎可用来规范修士,礼乐道德终究会限制修士的发展,儒教摒弃死、阴、暗等道路,认为此等皆为叛世之路,世人应该寻儒教之理,皆行仁、光等所谓正大的道路,可须知世有三千大道,有正必有反,十三战帝中也有光帝与暗帝,你说此路是否不可行?”姬青言辞激烈,这礼乐道德似乎触及了她的底线一般。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儒教之理有其存在的道理,我们不应该因其学说中的缺陷而忽略其中可用之道,但先祖此言也并非毫无道理,儒教学说迂腐至极,的确会成为束缚,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活学活用方为大道。”周林见姬青如此激动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随着姬青的意思说下去。
“你这小辈……有趣!”姬青深深的看了一眼周林,丢下这句话后就离开了。
“唉!”周林看着姬青走的方向深深叹了口气,姬青说别人偏执,殊不知自己与她自己口中的人一模一样。
“小叔,小叔!”周林的身后传来了周心的声音。
“怎么了?”周林回头问道。
“荣华传信华韵……说您外公被人暗中偷袭,快……不行了……让您快去荣华,若是慢了恐怕见不到老爷子最后一面了。”周心一边喘气一边说道。
“你说什么?”周林抓住周心的衣领,不相信周心说的话。
“小叔,信是您舅舅亲自派人送来的,人现在还在族门,您若是不信大可当面对质。”周心知道周林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蒙了心神,才会如此。
周林深深的吸了几口气,很快便平静了下来,说道:“通知周思源和周南了吗?”
“已经通知了,可族典在即族长与江民不能离开,族长让您替他们去送送老人家。”周心连忙说道。
“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诉周思源,我替他们去,但他答应我的事必须要做到。”周林没有犹豫,他知道事有轻重缓急,虽然外公将要西去,可族典更为重要,若周思源此时抛开族典,恐怕会惹怒姬族,后果将不堪设想,会有很多人因此而陪葬。
周林见周心对他点头答应,连忙赶往族门,其实在他平静下来后他就明白这件事多半是真的,这是他很久之前与舅舅说的,若朱家在荣华出了什么事,让他令人星夜兼程的赶到华韵,让周心来通知他,这样便可辨别真伪。
只是外公为何会被人偷袭,是朱家内部的权力角逐,还是有人因自己而针对外公,现在来不及考虑了,只有先去见外公的最后一面,其他的事之后再说。
周林没有去理睬舅舅派来的那人,周心自会招待好他,现在周林是要全力赶往荣华,送外公最后一程。
距离桐县四百里的荣华一直被朱家掌控,虽然其内有不少家族存在,但朱家仍然是主导地位,而以前的朱家却不这样。
五十年前朱家还只是荣华的二流家族,可一切都从那一天改变,华夏第一家族周家找到了朱家的家主,要求与朱家联姻,声称可以成为朱家的庇护。
朱家家主在几经考虑下同意了周家的要求,周家为表诚意,立即派出后三卫的所有强者助朱家完全控制了荣华,荣华第一家族也是在那时诞生。
那场联姻的核心人物便是周林他们的双亲,周伟与朱定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