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左司武和右司武对视一眼,同时应道。
景胤年想了想,又转头看向大司空问道:“大司空,前些日子我让你做的沙盘做出来了吗?”
景国的地图过于粗糙,看着实在是费劲,景胤年便想起了前世根据地形而做的沙盘,和柳轲一起尽可能的做了尽多的描述,交给了大司空。
可是景泰没等,便直接出发了。
“这个空事司还在尽全力赶制,但是也需要旬余时间才能做好。”大司空斟酌着回答。
沙盘对他们而言过于新奇,且描绘地图一事又过于费时费力,许多地方没有办法做出景胤年要求的。
北征一事又事关社稷,他现在也不敢保证能用,万一出了什么岔子,人头可就不保了。
“散朝之后我去看看吧。”景胤年想了想,还是要去看看才稳妥些。
“诺。”大司空汗颜道。
“接下来嘛……”景胤年点着脑袋,皱眉思索着。
“算了,好像也没什么事了,就这样吧。”
良久,景胤年站了起来,大总管方园立刻会意,高声唱诺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恭送大公子!”
其实朝阳之上,真正要商量的事并不多,除非有特别要紧的事需要在乾德殿让众臣讨论,大多数事都是先呈上奏章,等景泰看完之后再拿主意。
而且这些年景国很安定,除了某些地方回出现山匪,但这些都是小水花,翻不起大浪。
大军现在被抽调,匪巢又常在深山中,就算是剿匪也走不出来。
承天殿,景胤年正在一份一份的看着奏章,延礼则是在一旁拿着毛笔勾勾画画的写着什么。
“你说,柳轲这次跟去不会出什么问题吧?”景胤年放下了奏章,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柳轲喜欢军事不假,但是不同于那些老将,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也是真的,偏偏柳轲还喜欢哪里危险往哪跑,上一世就是这么走的。
“应该不会吧?那么多人都在,怎么也轮不到他起哄吧,”延礼回答,“而且今日他又事临时起意,除了大王和他爹别人也不知道他跟着啊。”
景泰没有阻止也没有声张,说明他确实有锻炼柳轲的意思,而且柳轲的身手又不差,虽说战场上的兵器不长眼,可保命应该问题不大。
“说的也是,”景胤年点了点头,看着手里又是一份十几页的奏章,哀嚎了一声,趴在了桌子上,“真是服了这些混蛋了,写奏章就写,写那么多干什么?”
他已经有些不堪其扰了,这些文臣和上辈子那些酸儒在某些方面真是特别像,净喜欢靠这些显摆自己。
“赶紧起来,这么多奏章,你要是再偷懒,得批到什么时候?”延礼拍了拍桌子,提醒道。
景国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虽说各地郡守能处理一些,但是有很多事还是要上折子,请求景泰批示。
要是拖下去不要处理,奏章只会越来越多。
“倒不是偷懒。”
景胤年晃了晃脑袋,对方园招了招手,方园立刻小跑了过来。
“念。”
景胤年随手把奏章扔给了方园,往椅子上一靠,舒服了伸了个懒腰。
“这”
方园犹豫了半天,握着奏章,就是不开口。
“怎么,说话都不会说吗?难不成你不识字?”景胤年看着方园,很是不解。
“大公子,非是老奴不识字,而是这奏章不是老奴可以看的。”方园惶恐不安的看着景胤年。
他本是景泰起兵之时,从车国手里救下的太监,景泰见他聪明伶俐,就留在了身边。
正因为如此,方园觉得现在的地位已经够了,他没有野心,也不敢去看。
“让你念你就念!”
看景胤年有些不耐烦了,方园咽了口口水,颤巍巍的打开了奏章。
“元盛十一年,大王出征,大公子监国于景都,然”
一刻之后,景胤年皱了皱眉,打断了方园:“这是谁写的,没完了是吧?”
“回大公子,此乃大武司右丞武所写。”方园连忙翻到末尾,看清之后,回答道。
“右丞武?他很闲吗?不好好处理大武司内的要事,有功夫写这样的奏章来拍马屁?”
景胤年的脸色有些难看,奏章又臭又长他还能接受,但是全是天花乱坠的吹嘘之词,他就有点接受不了了。
更何况,右丞武的官职不算小官,大武司前十的官员,又是实权。
放着正事不做,有闲心在这溜须拍马,难不成是谁家走后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