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呢?卖者说出了他的"经验"之谈:"架着拐,走一段时间就会好。"既然治法这么现成简单,何乐而不为呢?这时卖者不失时机地把拐拿出来进行推销。买者听说自己的腿有办法治,自然喜出望外。于是,一出骗局也就此宣告成功。
人们总认为讽刺小品具有夸张的特点,让人发笑。其实,生活中的愚者却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意识的施加暗示者其积极或消极意义与其动机有关。小品《卖拐》就是一个消极暗示的典型。
在消极暗示中,受暗示者的性格多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听风是雨、盲目崇拜。他们大多知识浅薄,缺乏科学意识。《卖拐》令人捧腹不已。其寓意主要是讽刺那些坑人的奸商。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位买拐者,人们笑他愚得可悲,愚得可怜。
就像老百姓常说的:"让人卖了,还替人家点钱呢!"但这样的愚者,是否"纯属虚构"?事实上,在现实社会里,商家的虚假宣传中,上当受骗者俯拾皆是。上当者是不是都很愚蠢、智商都很低呢?也不尽然,不少人在各方面还是蛮精明的,但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也常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唐宋的剧本,无论从艺术性,完整度,还是从现实意义上来看,在薛涛看来都不失为一部经典作品。
刘世石的作品虽然也不错,但充其量依旧属于学生作品,和唐宋的作品比起来就仿佛如"小孩儿过家家了"。
太欺负人了,这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作品,还怎么比。也就怪不得刘世石读到剧本时双手颤抖,脸色煞白了。
薛涛见刘世石呆楞楞的站在那里,眼睛死死的盯着剧本许久没有动,微微摇了摇头,一时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安慰了。
打击太大,原本以为可以好好和唐宋斗一斗的,即使不把唐宋踩在脚下,只要能斗个旗鼓相当,也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就像武侠小说中,天下第一总是被挑战,挑战者不管输赢,只要能过上几招,都是值得吹嘘的事情。
什么样的方式能让人成名最快?
自然是和最有名的人扯上关系。
只是对刘世石来说,如今的接过显然不是他预想中的。打脸不成反被打脸,而且是被打肿的那种。
刘世石深吸了一口气,望着唐宋,压下心中的屈辱,问道是你写的,只花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他语气赤裸裸的透着质疑,依旧不愿意相信唐宋能够在这么短时间里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
谢晓玉微微皱眉。什么意思?都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愿意认输,事情本来就是你先挑起来的。她对刘世石又看低了几分。
薛涛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反而是唐宋的深情并没有因为刘世石的质疑而有什么变化。他笑着点了点头,"小品而已,刘同学怀疑的话,过两天我可以再提交上来一个。"
刘世石道用了。"他向薛涛微微鞠了一躬,双手拖起剧本递到薛涛手中,待薛涛接过方才转身往外走去。
待走出办公室时,他回头看向唐宋,道次我不会再输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