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道:“什么意思?”
不等朱武回答,杨春接口道:“就是抢敌人的粮食。”
朱武道:“官军接近两千人,既然抱定围困少华山的打算,就必然要囤积粮食。‘因粮于敌’的好处就在于,既解决山寨的问题,又打击官军的士气。”
侯健在旁说道:“只是官军人多,又堵在入山口。这个题目太难。”
朱武笑道:“我也知道太难,兵法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活学活用。”
侯健道:“如何变通?”
朱武神秘一笑:“天机不可尽泄,到时你就知道了。我们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时间是最好的朋友。”
众人听到朱武这句话,各自品咂其中滋味。
朱武下令青龙都、朱雀都修筑工事,加强中峰山门的防御,有陶宗旺打下的基础,前山防守固若金汤;白虎都在山上居民的帮助下,贮备了如山的擂木、炮石、灰瓶、金汁,防备官军从西峰、北峰的山坡上偷袭;玄武都备好弓箭驻守北峰,居高临下控制山前石眼沟的羊肠小道。
如此过了五七日,山下鲁成部队毫无攻山的意向,山寨中弥漫着乐观情绪,都说官军怯战,不敢来进攻。
朱武罕见的表示出忧虑,嘱托陈达、杨春两位兄弟一定要狠抓思想、整肃纪律,让全寨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又过了几日,仍不见官军方面的动静,由于朱武不断在山寨人群中灌输敌人这是“骄兵之计”的思想,少华山才始终保持高昂的临战状态,不至于懈怠。
安道全、侯健看在眼里,他们跟随朱武时日不长,并未完全归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都不禁暗暗佩服朱武的驭心之道,决定就此倾心追随。
半个月过去了,眼见粮草日益减少,不用说安道全、侯健、陈达、杨春等人,就连没心没肺、无欲无求,能吃饱了便是晴天的薛永、王定六都着急了,时不时向陈达打听什么时候下山抢粮。
只有朱武沉得住气,在西峰上练了半个月的飞刀,原本十步之内刀无虚发,已经进步到了十五步仍然具备杀伤力,单刀毕竟不是专门的投掷类兵器,不像李衮的标枪可以在三十步以内穿透皮甲,能扔出十五步造成杀伤实属不易。
这一日朱武刚刚练完飞刀回到中峰的议事厅里,就有青龙都派到山下的哨探来报,有两个人要上山,与正在山下巡逻的华州官军打起来了。
众头领闻言吃了一惊,都猜不出谁敢在这个时候来到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