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元镇力敌朱武、陈达、杨春三人,他武艺再高,也架不住三兄弟联手,被逼着且战且退。突然背后孙立杀来,项元镇遭前后夹击,遮拦不定,被孙立一枪刺破战袍,大惊之下领兵溃逃。
朱武等人率兵追袭了一二里地,方才止住军马,缓缓而行。
项元镇逃出三五里,收拾败兵,清点之下,损失了一百余人。他心里清楚,此败非实力不济,乃是又中了朱武的圈套,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所致,于是整顿兵马,再次追击。
梁山军为了保护宋江和家眷顺利逃脱,来到曹家庄附近,借助有利地形,列下阵势,继续阻击项元镇,一计不能二用,这下只能真刀真枪的干一场了。
项元镇本想摆出优势兵力之下的围歼阵型——鹤翼阵,但看到朱武在两座山丘之间摆了个偃月阵,无处下口,便放弃了,改用鱼鳞阵突击。
这一场骑兵对骑兵的对决,全靠士气和双方将领的统御力。
梁山一方胜在有十二个头领统军,朱武令解珍、邹渊、朱贵,解宝、邹润、朱富分列左右,压住阵脚,乐和、李云镇住后队,朱武、孙立、陈达、杨春立在阵前迎击。有这几个强点支撑,士兵底气十足,不怕对手兵多。
节度使军一方胜在兵力三倍于对手,并且处在主攻的位置上,无后顾之忧,主将项元镇的武艺犹在对方最强的孙立之上,只要指挥得当,当立于不败之地。
两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项元镇毕竟久经沙场,经验十足,瞧出对手阵型受地形影响,偃月阵的月锋处有一个缺口,防御最弱,正是解珍的防御之处,便一声令下,全军突击,他亲自领着最精锐的部属杀向解珍。
这个地形缺陷很难用兵力弥补,朱武看出项元镇的战术企图,心中一凛,暗叫失算,屡次战胜项元镇,低估了他的统御能力。
此时调集重兵去防已来不及,朱武急忙令陈达、杨春与自己坚守中军位置,不动分毫,以免乱了军心,让孙立前去支援解珍。
此时不怕对手兵多,就怕项元镇这个最强点击破偃月阵,打乱阵型,一处溃败容易形成连锁反应,造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解珍见项元镇前来冲阵,手持三股莲花叉迎上前去,二人也不搭话,你来我往斗在一处。
项元镇急于击破这一点,手中钢枪连下杀手,逼得解珍左支右绌,险象环生。邹渊、朱贵占住阵脚,无暇相救,眼看解珍便要不敌。
孙立斜刺里杀到,截住项元镇厮杀,解珍才缓过一口起来,立即又被蜂拥而来的节度使军围住,一番好杀。
项元镇先前被孙立刺破战袍,知道遇到劲敌,不敢托大,凝神静气与孙立对敌,二人双枪并举,各不相让,打得旗鼓相当,不知不觉中斗了三十余合。
孙立见赢不下项元镇,暗暗摘下挂在金钩上的竹节虎眼钢鞭,想施展绝技“枪里加鞭”,将项元镇劈于马下。
项元镇身为朝廷十大节度使之一,并非浪得虚名,眼明手快,早有防备,一枝枪不离孙立左右,让他腾不出手来用鞭,孙立心中大急,一着不慎失了先手,被项元镇压制,落入下风。
节度使军充分发挥出兵力优势,压制住梁山众位好汉,令其不敢擅离职守,只能眼睁睁看着项元镇杀得孙立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如此打下去,梁山军败局已定。
朱武见阵型已经守不住了,擎起“璨蓝双刀”,运用宝刀无人可挡的特性,杀开一条血路,驰援孙立,一边大喊道:“收缩阵型,准备撤退!”
话音刚落,只见战场右侧出现一个黑影,旋风般赶来,作战双方士兵立刻被突然弥漫于战场上的杀气所震慑,被那股黑旋风吸引,不约而同的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