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智擒(1 / 2)

剑在匣中藏 方知同 1536 字 2020-04-11

丁明不得不认输,而且输得心服口服。

以案发当晚的情形来看,青水突然面对危机,不仅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还能将计就计把他托入圈套中。即便他猜想,这小子的冒险是为了加官进爵,也没有半分不甘,毕竟败了就是败了,自己是一个不甘心却肯服输的人。

他不知道,青水冒这么大的风险陷害他,不是为了夜明珠,也不是为了出风头,更不是为了所谓加官进爵,而只是为了在太子殿下面前卖个好,让他能真心搭救义父性命。

青水不是不相信太子的能力,也不是不担心他反悔,而是对朱凝的有恃无恐感到莫名的恐惧。他猜不到朱凝的后招是什么,所以只能尽可能做到万无一失。让义父的那一线生机更牢固一些。

他本来是没有机会的,可丁明的出现,却把机会送到了他面前。

那夜的纷乱,表面上看只是一起失窃案,无非是被盗的东西贵重了些。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巍巍皇城,天子脚下,圣上五十寿诞在即,皇子送给父皇的寿礼却被盗了,这是何等的惊天奇闻。

丁明偷的,可不是一颗夜明珠,而是整个宋家王朝的脸面和威严!

出了这种事,皇上必定勃然大怒,这要追究下来,负责策划安排整场寿诞活动的太子殿下自然首当其冲!

所以,太子殿下不管是为了皇族的脸面还是自己的安危,都一定会高度重视此案,想尽办法全力破案。只要能尽快抓到窃贼、寻回失物,这起让皇帝丢掉颜面的惊天盗窃案,立即就会变成为皇族和太子立威增色的活样板。

这么好的机会,青水怎么可能不用,虽然有些许风险,但是一旦事成,带来的助益就是无穷的!

所以那天晚上,面对丁明给出的选择,青水那片刻的犹豫不是在想要不要帮他,而是在想,到底要不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最后,他选择了铤而走险,不过好在,他赌赢了。

丁明落网的消息很快被放了出去,一石激起千层浪,朝野上下无不为太子殿下神速破案而惊骇赞叹,继而感激天佑献朝、福荫圣上。江湖上亦是引起轩然大波,各路好手无不抱着看笑话的态度,嘲讽“六爪神猴”死得不冤!

不管如何,丁明落网已成了铁一般的事实,而为了不让这厮抢了圣上五十寿诞的风头,太子只是放出消息压一压民议民怨,而并没有急着审判。而消息传到献帝的耳中,他的神情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既没有指责太子对夜明珠被盗的消息瞒而不报、私自处理,也没有称赞他行动迅速、破案有功,只是不咸不淡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句:“知道了,退下吧!”

太子不敢有怨言,毕竟对他来说,父皇这个态度已经是多年来习以为常的事情,而不赏不罚,已经是这次危机之后比较好的一个结果了。

七月初四,献帝五十寿辰。

一大早,浩浩荡荡的车架便从皇宫出发,前往位于城郊西山的金禅寺进行祭天仪程。往常,祭天仪程都安排在大年初一,由圣上亲上金禅寺金鼎阁进行诚挚礼祭,祈祷大献朝一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今年之所以在初一之后,又安排祭天,主要有两个缘故。一来便是圣上五十寿诞,是个十分吉利喜庆的时光,所以太子和礼部竭尽所能讨好奉承,提出圣上祭天感谢天恩浩荡。二来便是自五月上旬以来,献朝中部和北部大片地区没有下过一滴雨,上半年的收成势必受到影响。而如果再不下雨,影响夏秋谷物播种,一场大的灾荒便近在眼前了。作为当局者,献帝不得不在预备赈灾之余作出明确表态,表明天家时刻关注百姓饥寒冷暖,这一场祭天,便也有祈求降雨、安抚民心之意。

祭天典礼安排得十分隆重,上千禁军开道,圣上御驾打头,皇后、太子、品级以上妃嫔和所有皇子全部参与参与其中,浩浩荡荡的队伍几乎从皇宫排到了京城西城门。

到了金禅寺,皇族跪拜于金鼎阁底,皇上、皇后、太子上阁顶,在住持心觉的引导下祷告天地、焚香祭拜。祭礼完成后,金禅寺上千僧人还要开坛敲经、供长明灯,整整七日,亦表献帝心意虔诚。

巳时许,祭天仪程结束,圣驾返程之前,大内总管太监王和在金禅寺大殿门口连宣三道旨意。第一道,是之前便已发往十八府府衙的大赦天下旨意,此时再宣,意在昭告天下百姓,以示皇恩浩荡。第二道,是因上半年干旱,导致献朝八府粮食减产,特赐各府减税三成,受灾八府减税五成,以安民心。第三道,是对本朝有功有能之臣进行恩赏,加官的加官,赐财的赐财,涉及大小官员七十余人,以表朝廷敬贤爱才之心。

三道旨意一下,皇族、官员、侍卫、百姓无不感叹皇恩浩荡,连声高呼圣上万岁,喜庆之意几乎要把整座西山掀翻了。

至此,祭天仪程才算正式结束,浩浩荡荡的圣驾返回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