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亲事(1 / 2)

剑在匣中藏 方知同 2032 字 2020-04-11

永昌府,献朝十八府之一,位于献西府以南,长岭府以北,是整个大献朝的正西边,隔一片连绵的山脉与朔羌族毗邻。

若说长岭府山多林密、道路阻隔,永昌府的山更高更多,又只有一条山路可与外界交通,地理环境比长岭府更恶劣。但与长岭府的贫弱不同,永昌府却是整个大献朝最富庶的地域之一,仅次于京都乾州,即使与东部沿海四府相比也不遑多让。

穷究缘由,在于永昌府的高山并不如长岭府一般东一座西一座,而是十分规整地排列于府郡四周,在中间形成了一片罕见的高山平原,整体地貌宛如一个大盆。

正因如此罕见地势,永昌府既能与外界隔绝,永绝战乱,又有风调雨顺的自然气候,土壤肥沃、五谷兴旺,是以维系了千百年来的繁荣。历史上将这片土地称为“天府之国”,献朝成立后,高祖皇帝更赐名“永昌”,足可见此地荣华。

永昌府富庶已久,厚重的历史积淀下,是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亭台楼阁、才子佳人、名章佳句。在这些如雷贯耳的名胜传说中,西南方向的龙湖山,因四面皆是刀削一般的悬崖峭壁而颇负盛名,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此名由来,仅有险峻的刀削山刃是显然不行,此山真正的奇特之处,在于下半截险峻异常、寸草不生,上半截却山林茂密、鸟兽繁多,两部分在山腰相会,远远一看青白一线、泾渭分明,是谓“奇观”!

“奇山”之名还有第二道注解,就是七界天。

七界天原名“七阶田”,不知多少年前,几名绝世高手隐居于山中,开垦山林为田。由于山势所限,田地开垦无法像普通的阡陌田野,而只能顺着山坡打造成层层叠叠的梯田,于是有了“七阶田”之名。

人世间的事往往是事与愿违。

龙湖山立在那里上万年,从未有人问津,偏偏就在几名绝世高手在此定居后,三天两头总有武林高手冒出来,施展鸟渡术飞上山峰,找他们挑战。

隐士们觉得好不奇怪——原先漂泊在江湖上,也没几个人出面挑战,怎么如今隐居了反而这么受追捧呢?

后来他们明白了,正是因为他们隐居的举动,招徕了江湖高手的注目。

大家都觉得,要没两把刷子,怎么敢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隐居?可见是真正的高手!这要是挑战成功,岂不是立即就能天下扬名?

想明白这一点,隐士们简直哭笑不得。

不管怎么说,高手一拨又一拨来,人家既然上了门,你不搭理也不成。于是隐士们在自己耕地种菜、养蚕织布的同时,还要时不时地和人对战,打完架累得够呛,还要煮饭做菜招待人家,以尽地主之谊,生生把隐居生活干得比开客栈还热闹。

这也就罢了,毕竟高手到了隐居的地步,自能明白,隐居隐的是“心”而不是“迹”,面对高手挑战也能认真应对、一笑而过。再者说,能上这龙湖山的人必得是身怀鸟渡术的六阶武者,数遍了天下也没多少,于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这股挑战的风潮也就冷了下来。

可真正的麻烦,这才开始。

也不知从哪一日起,“七阶田”之名在江湖上有了另一种注解,说是借梯田之名,隐喻武功之高深。而“七阶田”的“七阶”,对应的是“七阶武师”的“七阶”,说明龙湖山上隐居的高手,都至少是七阶武师以上水平。

这一下,江湖上可是炸开了锅。

如此名望之下,挑战的人明显少了,可拜师学艺的人却多了起来。拜师之人武艺自然不会高,没有鸟渡术,飞不上山峰半腰,于是只能用最古朴的办法——爬!

龙湖山山势如刀,山脚下怪石嶙峋,普通人根本无法攀登。稍有武功的江湖武人,自负颇有身法,或许能够凭借过人的意志登上山峰,寻得名师。

于是一夜之间,成百上千的江湖后生进入永昌府,来到龙湖山脚下,开始了艰难的攀爬。

世人都爱为愚蠢的行为找合理的解释!

年轻的江湖客以为,武师们之所以在此隐居,并非想与世隔绝,也并非不愿收徒,而是要借龙湖山的独特山势,考验江湖后生拜师的诚心和毅力。

习武之人最不缺的就是毅力,诚心也足,唯独缺少自知之明,无法认识到如此险峻的山峰,即便武功再高也不可能登顶。

于是乎,惨剧继而连三地发生,所有试图攀登的江湖客,无不跌落山底,摔得粉身碎骨。

山上的隐士们看到山下的所有惨剧,开始对隐居此处的意义产生怀疑。然而世人盲目,事已至此,即便他们抽身离去也不会有人相信。为了避免更多的惨剧发生,隐士们无奈之下作出决定——收徒。

几日后,一道栈桥从龙湖山的山腰延伸出来,跨过天堑,衔接在了西边猴子峰的峰顶。

七阶田以“七界天”之名,正式在江湖上明文张榜、招收徒弟,一由山上的武者武师下山寻募,若有天资聪慧者,即可收为弟子,二则在狮子峰峰顶设下擂台,派一名武者在栈桥入口处长期守擂,若能将其打败,亦可成为七界天的弟子。

这消息一出来,立即在江湖上引起巨大反响,有志于拜师的江湖人士不认为自己有运气能碰到几年也不下一回山的七阶田隐士,于是纷纷登上猴子峰,向那名守擂高手挑战。

谁也没有料到,那名守擂高手会是一名五阶武者。

前来拜师的人有多兴奋,回去的路上就有多沮丧。

若以达到五阶武者成为七界天招收弟子的门槛,那么放眼整个江湖,能有这个资格的不过区区几十人。而这些人,几乎都已经是各个门派的耆宿元老,又怎么可能到西境边陲偏野之地,当一个小弟子呢?

七界天此举,几乎等于直接拒绝江湖后生的拜师,更名之举亦是佐证,这股拜师的热潮终于冷了下来。

世事变迁,岁月轮转,人间已是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