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师徒(1 / 2)

剑在匣中藏 方知同 1029 字 2020-04-11

天水城城南,一条算不得热闹的五里长街,名叫福安大街,左右两侧都是稍有身资的普通人家。这些人家的家境是比不上首富朱平伯所在的芙蓉街,却也比常人要宽裕得多,日子过得安稳且舒适。

对天水城的人来说,芙蓉街虽富贵,却并非是一等一的好地方,远不如福安大街那般风水极佳、兴家旺业!

若以风水论,外行人十个有九个都看不出门道,而叫天水城的人都对这一结论深信不疑的,是福安大街的尽头,坐落着桓王府。

桓王府的门楣,远远比不上朱府那般高大阔绰,也比不得郑关清府上的大门高深威严,甚至连许多小富之家都不如。偏偏他坐落在福安大街的尽头,大门正对着街口,端端正正、肃穆大方,充满了浩然正气,被天水城的人抬为富贵宅邸之首。

桓王宋瑜是当今圣上的第四子,十六岁成年当日授封王位,第二天便离开皇宫,前往封地晋原府。

献朝的王位分封制度,是从前朝数次皇位相争的惨剧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在开国皇帝手中制定的,至今已流传了上百年。

朝廷法度规定,皇子成年后便需离开皇宫,前往封地定居,无诏不得进京或前往外府。王爷每年享有封地税赋的十中一成,但不得私养管束军队,不得参与地方政务,等同于一个排除在政治之外的富贵闲人。

因为这种制度规定,王爷们也都断了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念头,由于无人敢惹,又不缺钱财,所以这些富贵闲人大都过着安分守己却又挥金如土的日子。

晋原府的桓王,算是个小小的例外。

之所以说是例外,是因为桓王自十六岁到天水城至今,已有六年时间。

这六年中,这位名位上是晋原府老大,实际上只能算个有钱人的王爷,非但没有纸醉金迷、游戏人间,反而连王府大门都很少出。

起初,天水城的人都怀疑这位桓王是不是相貌丑陋或身有残缺,才这般羞于见人,后来得知桓王亦是正常人一个,只不过痴迷的东西与别的王爷不同。

旁人都爱酒色,桓王却爱武功,还被岳州三潭山玉泉宫的掌门何小平收为外门弟子,整日不是在山上练武,就是在府中闭关,实在是个武痴。

关于这个桓王,青水是听说过的,只是觉得天家富贵与自己太过遥远,所以从未上心。他从未想过,这位与众不同的王爷与他早有瓜葛。

当在桓王府会客正厅,看见穿一身黑色银龙王服的俞松时,他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完全忘了行礼,直到阎木昔低声唤了他三次,才大梦初醒般地跪地磕头。

俞松倒是面色不显,轻道一声免礼,好似完全不认识青水一般,只看着阎木昔道:“阎教头,本王还在京城时便与你说过话,咱们虽无深交,但也算得上老相识了。如今在这天水城,本王也没什么朋友,阎教头可是难得的故人。只是教头回天水城有些时日了,一向忙碌,无暇登我王府大门,今日怎么有空前来?”

阎木昔恭敬道:“蒙殿下称一声故人,草民惶恐,受之有愧。草民仰慕殿下风采已久,只因身份卑微、品性粗鄙,是以不敢随意上门叨扰。今日若非有求于殿下,亦不敢贱步临贵地,冒昧上门,还望殿下恕罪!”

宋瑜笑得稳重,道:“阎教头何必如此客气,本王空有一个王爷之名,其实无权无势,不过与教头一般是个江湖散人。若说有什么可说道的,便是本王向来钦慕武学高深之人,似教头这般五阶高手,如能相交更是求之不得。教头有事但说无妨,本王必定尽力相助,只求与教头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