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农业合作社(1 / 2)

章泽天安排往东江镇运粮食换取人口和木材的计划,是因为在昏迷中想到吴桥兵变的领导人之一孔有德。孔有德本是毛文龙的义子,后来因为毛文龙死后没有了靠山,在军中受到不公待遇,又因失期的罪名即将受到重罚,才发动兵变造反的。

此时毛文龙已经死了,东江岛却还在大文朝手里,岛上缺衣少食的情况当然也还存在,用粮食换取逃亡到岛上的辽东人口,以及自己这边造船急需的木材,对双方都有利。

如果等到孔有德叛乱之后,带同东江岛上的人一起投降了后金,这个机会恐怕就没有了。

东江镇此时到底是什么人说了算章泽天也不清楚,但是朝廷的不重视,岛上肯定会出现食物和兵器不足的问题,他就不信倒时候不会有将军哭着喊着让他再运粮食过去。

只是目前天气太冷,孙少杰担心东江岛那边的海水会封冻,只能等明年开春之后再派船过去了。事实上,现在就是想派船过去也没办法,自卫队员都被投入到新兵训练中去了,而派去东江岛的船上没有护卫是肯定不行的,也只能等自卫队扩充了人手之后,才有能力跟随船队出海。

全县地主那边,已经确定有大小近百家加入农业合作社,基本都签定了协议种植新作物。预计明年将种植棉花10000亩左右,玉米70000亩,土豆2000亩,就连只能作为饲料的玉米草也有人零星种植了一些,毕竟不少打算养牲畜的地主也有一些荒地可以种草。

当然,这里面包括章家庄和李舍人庄自己种植的棉花5000亩和玉米5000亩。土豆种植数量不太多并不是愿意种的人少,而是受限于种苗数量,只能等再种植一年之后才能再扩大了。

大家种植新作物的热情高,也与章泽天给出的政策有关。对于新作物,章泽天给出了预期产量,同时承诺可以使用玉米等值代替小麦来交税,而棉花则可以按照建立在保底价格基础上的实际收购价折银交税。这其中的计算对于基本都读过些书,并且会算一些简单账目的地主们来说,还是能够轻易算出来其中的收益的。

这里面涉及到几个问题需要解释一下。

首先,地主识字,会算账,这并不是随便说说。大文朝虽然与其他历史朝代类似,全民识字率不高,但是有些闲钱的地主还是愿意让家中的孩子读书的,他们也期待着家中能出一个有天分的读书人,能够把他们的家庭由士农工商四民中排第二的农带进排在第一的士阶层之中。要知道,一旦进入士绅的范畴,不仅社会地位提高,有面子,而且还会带来更加实惠的好处,那就是免税!这可不是一般农户能够享受的。

除此以外,传统的耕读传家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再加上不做睁眼瞎的想法,所以在稍有资产的地主家中,读书识字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也正是因此,章泽天印刷的那些讲解农业技术的小册子才如此的受欢迎。

真正将识字率拉低的是数量远比地主庞大的贫民。那些贫苦的自耕农或佃农,才是真正读不起书的人。他们不仅无力支付塾师的学费和纸墨笔砚的费用,甚至都无力供养一个只吃饭不干活的孩子,虽然仅仅是吃饭而已。这也是章泽天为了让全民接受识字教育,除了免除学费并免费提供文具外,还管饭的原因。

其次要解释一下大文朝的农业税制度。每年按田亩征收的税收被百姓称为皇粮,是封建王朝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早期都是直接征收粮食的,官员的薪俸也使用粮食支付。如此一来,每年皇粮的运输问题就是一个老大难。后来虽然有就近拨付使用的规定,但是由于总体统筹工作跟不上,还是难免受到运输的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