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此去宝应,要做的事情除了正常的钱粮、劝农劝学、安靖地方、教化息讼之外,更要想办法压制邪教、安置流民,防止乱匪的破坏,难度相当不小。你在观政期间表现不错,我本想留你在户部,但是考虑到你若一直留在中枢,没有实际施政经验于成长不利,才想把你先放到下面的县里做上一任,不要让我失望啊。
对于吴阁老的这种殷殷叮嘱,章维只觉得一股被人重视的感觉油然而升,连连点头答应下来,临别时更是正式磕头拜别,感谢吴宗达的教导,这是真的把吴宗达当作老师来尊敬了。
从吴阁老那里回去的路上,章维设想了去上任可能遇到的多种情况以及应对的办法,结果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好主意,看来要去上任,需要准备的东西还有不少啊。
回到家之后,与施正德商量了一番,也没有得到什么特别可靠的建议,施正德和他一样没有经验,能给出什么办法?不过旋正德倒是给他出了个主意,就是去找梁松请教。梁松中进士之后,便在各地辗转任职,做过多任地方官,有着丰富的经验,是请教这类事情的不二人选。
梁松出狱之后,便与儿子一同住在松江会馆,离京上任在即,他并没有特意去找住处,只想在陛辞之后便离京。
这天,章维到会馆拜访,便提起去宝应上任之事,梁松也不推辞,便把自己的经验一一道来。
依梁松所说,像章维这种新官上任,首先要做的并不是烧上几把火显示自己的存在感,而是另外两个方面。
一个重点是了解县令的政务以及管辖的钱粮之事,做到心里有数,避免被各级胥隶架空,否则一旦被架空,就什么都谈不到了。
另一个重点就是了解县治下的豪强势力和地方宿老等人,这些人是施政的基础,县令要清楚这些人物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利益所在,有针对性地做事,赢得这些人的支持,否则政令不出县衙,想做什么事都是镜花水月,政绩也就无从谈起了。
至于具体的准备,最重要的就是请上一两个熟悉县衙事务的师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或者针对具体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师爷当然是全才最好,如果不行,那么擅长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比如钱粮、比如公文往来、又比如刑名诉讼等等。
按梁松的说法,如果家中条件允许,最好是带上一个完全服从自己的班底,到时候可以直接处理一些事情,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不听话的下属来个下马威,建立自己的威信。
当然,如果县令自身能力强大,人格魅力又强,也可以凭自己征服下属,把县政搞得有声有色。但是这种情况极少会发生,很多自信十足的天才最终都铩羽而归,他奉劝章维不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