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到的是来自广东的一艘商船,船主章泽天也认识,正是当初卖玉米种子给他的佛山商人张敬尧。
张敬尧是最早拿到章泽天的采购目录的商人之一,当初他在澳门认识了章泽天之后,对这个年轻的同行相当佩服,便一直想找机会到山东这边跑一趟。他刚刚开始从商,还没有相对固定的路线和商品,第一次跑马尼拉航线,他的经验不足,赚的并不多,只能说是小有收获而已。但是他给手下船员舱位作为薪水的做法实际上与股份制有些类似,倒是充分调动了手下水手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水手们的热烈欢迎。
那次返回广东之后,张敬尧回家乡休整了一段时间,此时天气已经入秋,他便趁着偏南的风向尚未改变,跑到山东这边来碰碰运气。
因为广东那边基本没有人熟悉北方的需求,张敬尧不敢随便乱带货物,只是按照章泽天留下的商品需求目录采购了一批生铁和造船用的柚木运了过来。另外运过来的就是来自印度的棉布和黄麻,这些都是章泽天特别提到过的必需商品。
张敬尧船上的船员们,这次多数都接受了他的劝告,并没有乱带货物,而是参股到他的这些大宗货物之中,只有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田麻子,仍旧我行我素,再次运了一批陈皮过来。
除了货物之外,张敬尧还为章泽天带来了一批特别的商品。他从澳门帮章泽天招募了十几个流落在那里的欧洲工匠过来,另外还有两位天主会的传教士也搭乘他的船来到了山东。
章泽天对张敬尧的到来极为高兴,按照承诺的价格收下了他带来的全部货物。这些物资基本都是此时青岛建设急需的,当然不会有关税什么的了,只有田麻子带来的陈皮,作为非民生必需品,被征收了一成的关税,不过仍然让田麻子赚了个对翻。
铁料和木材虽然受欢迎,利润毕竟有限,与张敬尧期待的利润还有差距。不过棉布和黄麻的利润倒是可观,也算是弥补了一些。其实最令他欣喜的还是在这里看到的可以贩运回去的商品,虽然这些东西他多数都没有见过,却不妨碍他能看出这些货物所能带给他的收入。
火柴、罐头、铁器、淡水发生器、成衣有些货物是这里独有的,比如火柴与制淡水的设备,还有罐头等等,只要能够找到买家,就能卖出大价钱。另外一些货物并不是别处完全没有的,像铁器和成衣鞋帽等等,但是其精美和廉价程度绝对令人心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出产的铁器,来自铁器之乡佛山的张敬尧算是铁器的行家了,可也正是这个行家的身份,才令他对青岛出产的这些铁器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