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
梨?
上面有毒?
余悦欢拿着剩下的那些小香梨仔细嗅了嗅,呃……味道好像真的不一样。
她咬了咬嘴唇,顿觉腹部一阵翻涌,差点没忍住直接吐了出来。
不是吧,不可能吧,这小香梨她吃过,当时小皇帝拿来孝敬她这个老师的,据说就宫里面有,太后宫里、他手里,再就是这朗月轩。
小皇帝蛮有眼力见儿的,才拜师没多长时间就知道好东西要挤着老师来了,作为一名勤勤恳恳的帝师大人,她当然得却之不恭地收下。说实话,小皇帝身边的东西,她不是没有怀疑过,吃之前她还仔仔细细检查过,没事啊。小皇帝的梨没事,怎么朗月轩这边梨就有事了?
还有那个眉目淡淡难展笑颜的太后娘娘,她宫里的那些小香梨不会也被下了毒吧。
看着余悦欢怀疑的神色,南淮清解释道:“这是陇地郡王送来的。”
余悦欢咯噔一下,咽了口唾沫,怪不得呢。
这大郑王朝的势力划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国境边上三四个小国围绕着,不成威胁,可是小国的边上却还有一个祁国。祁国范围广阔,人口众多,国力也强盛,可以说和大郑王朝并足而立。一个祁国,一个大郑王朝,被夹在中间的那三四个小国就有些难受,总得选一个依附,有的依附了大郑王朝,那自然是高枕无忧的,可有的依附了祁国,那就不得安生了。
祁国野心大,想吞并大郑王朝一统天下,偏偏大郑王朝的国力又不弱于他,是以,时不时地指使着周边的小国过来骚扰一下大郑王朝,成了他们皇帝的最大乐趣。大郑王朝自然是不愿意示弱了,如此,才有了余仁直捣黄龙,直接杀到了西蛮的国都,算是给祁国的威慑。
这是国外,若真的只有国外的一些安全隐患那还没那么让人头大,最头疼的是国内。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可若是国家内部不太平,对外,在应付其他国家的时候总是得吃一些亏。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余仁出兵会遭受反对,南淮清不得不跟余家商量那个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局,既扩大了大郑王朝的版图,又震慑住了祁国,最后还把意图谋反的两大家族连根剿灭。
国内最大的隐患就是那个陇地郡王南佑。南佑既然性南,那便是和皇家同出一族。早年,大郑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分封了一批郡王,让各自去封地镇守,管辖当地的百姓,其中便包括一些南氏家族的人。本来是想将这些人调离权力中心,却没想其中有几位竟然在封地上混得风生水起。
这些郡王们表面上对朝廷忠心耿耿,恭恭敬敬,实际上在自己的封地上自行其政,根本没将朝廷放在眼里,俨然土皇帝一个。
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为,这些郡王们做的熟悉极了,根本没让朝廷拿到错处,因此,朝廷也不好怎么处置,而历来的皇帝也都没想到个好的处理政策,没办法,只好任凭他们继续发展下去。
最愁人的是有一年,那一代的陇地郡王以不敬天子为名,跟隔壁郡王打起来了。当时当政的皇帝是个实在人,大臣们也是个实在人,一看陇地郡王哪架势,好人啊,帮着皇帝出头啊,于是不仅没有从中制止调和,甚至还暗自鼓励陇地郡王,更有缺心眼儿地往那边送钱送粮,最后,陇地郡王赢了。
打完之后,陇地郡王说,自己老婆被人趁机抢走了,士可杀不可辱,于是,又跟另一个隔壁郡王打起来了。
大郑王朝那个实心眼的皇帝陛下和那一群缺心眼的大臣一看,好啊,窝里斗好啊,斗着斗着两方就渐渐地斗垮了,他们就可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太棒了,所以这一次,朝廷也没有从中调和制止,甚至脑子缺根弦儿的皇帝陛下还下旨斥责了陇地郡王的隔壁,给陇地郡王在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于是,陇地的版图扩张了,陇地郡王的势力也跟着扩大了。
朝廷此举伤了其他郡王的心,大家都觉得朝廷偏心眼儿,是向着陇地郡王的,于是心里不服,上书要跟朝廷讨个说法,没想到这封奏疏被陇地郡王给截了下来。不知道信里是什么内容,反正陇地郡王看了之后大发雷霆,又抄起家伙开打了。
那封信里面写得到底是什么?皇帝没看到,朝廷上也没有人看到,知道的就只有写信人和陇地郡王。皇帝派人过去询问,那个信上面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陇地郡王答:“蔑视天子,臣定肝脑涂地,为陛下、为朝廷讨一个说法。”
瞧瞧,多么忠心的陇地郡王啊,于是,实心眼儿的皇帝陛下和缺心眼儿的大臣们就继续鼓励下去,并将朝廷的颜面寄托在陇地郡王的这一场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