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说:“刚才不说了吗?挑选学员,花了我们不少时间。你很多秘密我们都是知道的。”
范让难堪地说:“你们是不是做得过了点?”
小安笑道:“好啦,我给你保密就是。”
“你十五岁的时候,还经常睡觉掉下床的事,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范让双手撑脸,生气地说:“我不跟你玩了,太伤人了。”
小安哈哈大笑道:“别当真,我可没偷看你睡觉。是不小心听你妈妈唠叨时听到的。”
“那,我妈见过你?”
怎么会呢?”
范让如释重负,把茶颜悦色推到对面,说:“只有一杯,你喝吧。”
茶颜悦色又被推回来,小安说:“我有,你看不见而已。”
范让很感兴趣地问:“你的也是茶颜悦色吧?”
“不告诉你。”小安回道。
“现在我跟你说,为什么只选范、朱、文四姓后人吧?”
“距今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出生在楚国一个贫穷的地方。小时家贫,但人极聪慧。”
“长大后,正值列强争霸。范蠡很想为楚国出力,建一番功业。但楚国只有贵族才有机会入朝为官。”
“没办法,范蠡二十五岁那年,他便和同乡文种一起到越国谋取机会。”
“在越国头二十年,经历了越国被吴王夫差打得稀里哗啦的惨败。”
“范蠡建议越王勾践假意投降吴国,暗地里卧薪尝胆,再图崛起。”
“范蠡为了迷惑对手,不但将自己心爱的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自己还在吴国为奴三年。”
“能屈能伸,大丈夫也!”范让感叹道。
“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越国再度兵强马壮,终于灭掉吴国,逼杀吴王夫差,一洗前耻。没几年,越国称霸,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功成名就的范蠡被越王拜为上将军,文种为国相。”
“范蠡此时却激流勇退,带着西施和全部家眷下属悄然消失。这年他六十八岁。”
范让说:“范蠡说越王嘴尖脖子长,这种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他还劝文种也离开越国。有这个说法吗?”
小安叹了口气说:“有这回事。文种也信了范蠡的话,辞了相位,隐居到了乡下。”
“但越王忌惮文种的智慧,说文种你教育了我七种战术讨伐吴国,我只用了其中三种就赢了吴王。剩下四种没用了,你帮我去教会先王吧。居然赐剑文种自杀,诛杀文氏全族。”
“文氏一族只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寄养在范蠡家,侥幸逃命。”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杀伐果断,他这把良弓自己藏起来了。文种因一丝犹豫,终被一锅烹。”
“看来,关键时候的决断决定生死。”范让对他这位老祖宗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安说:“别急着佩服,范蠡老爷子让人惊服的事,远不止这一件呢。”
“范蠡带着家人与从属乘船出海,几经周折,来到齐国。”
“他化名鸱夷子皮,带领家人从人开荒耕种,滩涂晒盐。”
“没几年,他就置产数千万。他到底有多少钱,没人清楚。”
“不过他很快惊动了齐国国王。齐王说此人厉害,又能赚钱又能管好钱,治国也会是一把好手。我要拜他为相。”
“范蠡心想,治家能赚到千万金银,当官又能封卿拜相,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巅峰。盛名之下,必生灾祸啊。”
“范蠡再次做出让世人惊讶的决定。他归还相印,散尽家产,分给从人和乡亲。自己带着金银重宝和家小,悄然离开了齐国。”
范让插嘴说:“范蠡这时怕有七十多岁了吧?”
小安说:“差不多。”
“他去了哪里?”
“他去了当时的陶地,就是现在的荷泽。改姓朱,当地人尊称他为陶朱公。”
“在陶地,范蠡以经商为主。他主张薄利多销,有什一的利润就可以了。很快,他又拥有了巨额的财富。”
“到底有多少呢?从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
“是不是他救儿子那事?”范让问。
“是的。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楚国抓住了,关起来了。他让大儿子带着钱,去找人帮忙搭救。”
“据记载,陶朱公当时给了大儿子一千镒金。大儿子为了稳妥起见,自己又偷偷带了几百镒金。”
“当时一镒金相当于二十四两,半斤八两,按八两转换成半斤。这得多少黄金啊?”
范让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说:“一千镒相当于现在一千五百斤黄金。乖乖。”
小安说:“范蠡就用麻袋把黄金装好,丢在牛车上,让儿子去送礼。真把黄金当大白菜了。”
范让听着,景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眼里全是那金光闪闪的黄金了。
好久,范让才说:“小安,我都看到你坐的地方变成金光闪闪了。”
“瞎说!”小安啐了他一句。
范让说:“所以,范蠡院长的商学院只招范姓、朱姓和文姓的后裔了。”
小安说:“是的。文种唯一的后人,那个小女孩,后来嫁给了他的小儿子了。”
“商学院建成后,第一个学员就是范履冰,他后来成为唐朝的宰相。”
“说范履冰陌生,范仲淹,知道吧?范履冰就是范仲淹的先祖。后来,范仲淹也成为了龙宫商学院的学员。”
“其他的我就不说了。有机会你会看到历届学员名册。”
范让问:“文姓的有吗?”
小安说:“有啊,文天祥。”
范让问:“一开始,就叫商学院吗?”
“肯定不是,最初叫梅山学宫,后来又改了几次名。”
范让突然问道:“小安,你姓文吧?”
小安猝不及防,顺嘴说:“你怎么知道?”
很快又矢口否认说:“不是。”
范让会心一笑。
“你真坏死了。”小安轻声嘟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