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第78章】从历史中借鉴办法(2 / 2)

“你……”

见两人又要争吵起来,朱慈烺连忙劝阻道:“别吵了,还是多想想眼前的事吧。”

“眼前?那我还真没办法。要是有的话,早就用上了,也不至于以前被打得不敢出城野战。”曹变蛟悻悻地说。

这时,一直未讲话的吴三桂开口了:“依我看,在陆地上对清军作战,还是得依托城池。趁着清军退了,我们可以在海边建一个城池。”

马科斥道:“开什么玩笑?建一个城池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你算过没有?”

“可以建得小一点,四四方方的格局,边长半里就够了,花不了太多钱。里面可以驻扎几百上千人,城头摆上几门炮,就可以控制周围一大片地方了。”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马科笑道:“我们是要把粮食送到锦州去,你在这海边修这个小城池,除了保护自己以外,还能有啥用?”

“这……”吴三桂语塞。

“你呀,归根到底还是被清军打怕了,所以一上了岸,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弄个城池躲起来再说。知道这算什么吗?这啊,就叫做缩头乌龟。”

马科点出了吴三桂的那点小心思,众人听得哄笑起来,吴三桂顿时无地自容。

朱慈烺没有笑,他倒觉得,吴三桂这个历史上的大汉奸,这回的提议还是有那么一点参考价值的。

当然,马科说得也没错,单靠吴三桂的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改进一下才行,而改进方案则借鉴自同时期的世界。

17世纪的西伯利亚,毛熊国正在这里大肆扩张,其策略是从西向东,一路建筑城堡,彼此相互支援。依靠这些串联成一线的分散城堡,毛熊国最终掌控了辽阔的西伯利亚。

大明距离西伯利亚十分遥远,因此没人知道这个策略。但张栩作为一个现代人是知道的,来自现代的历史知识,让他对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

修筑单个城池只能解决一部分区域的问题,如果像毛熊国那样,每隔一段距离就修一个,彼此照应,就能覆盖一整条线路了。

从三角山到锦州的60多里路,虽然跟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没法比,但原理上却有相通之处。

为了运送粮草,这么做成本有点高,但舍此别无他法。

想到这里,朱慈烺拿定了主意,他告诉大家:吴三桂说得很好,就这么办。

众人一愣。前几天,大帅让吴三桂部率先登船,当时很多人就认为大帅特别欣赏吴三桂,如今竟然采纳了吴三桂一个很可笑的意见,看来还真是偏爱啊。

可这是为什么呢?

朱慈烺没有理睬众人不解的目光,他问吴三桂:“修建一个你说的小城池,需要哪些条件?”

吴三桂回答:“人手倒是不缺,这么多士兵,让他们轮班出工就行;工具包括铁锹、铁锤之类;材料方面需要很多青砖,此外还需要用做灰浆的石灰。”

马科插嘴道:“这些材料,这里可弄不到。”

这事难不倒朱慈烺:“没事,让补给船队从天津赶紧运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