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人并没有像梁振邦一样拱手,而是一把握住梁振邦的手,朗声大笑道:“哈哈哈哈!梁司令你对我拱手,是不是认为我是个食古不化的老头子?”
“还没请教?”梁振邦有些尴尬:话说我真不认识你老人家。
“我来介绍一下。”那老人背后走出一年青男子,看上去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
“这位是陶锡三先生,清末年间毕业于格致书院,民国初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历任金陵政法学校校长、江苏咨议局议院、江苏银行检查员、南京总商会法律顾问等职。”
“原来是陶先生!”梁振邦握住陶锡三的手,使劲的摇了摇说道:“久仰大名,如雷贯耳!”
陶锡三老先生哈哈大笑道:“年轻人,不要不懂装懂,动不动就来一句‘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哈哈哈哈……”
“民国八年(1919年),江宁陶锡三、唐云阶与上海刘伯森、史量才等,就汤山之南,汤王庙一带,购地百余亩,组织南汤山兴业公司。造林、筑路、凿泉、建屋,为近代开辟之始……”
梁振邦朗声说道。
“这……”众人一听,这不是陶锡三先生在汤山建温泉别墅之壮举吗?
“今年以来,南京周围陷入兵荒马乱的灾难之中,陶锡三先生领导的红色万字慈善会,组织建立救护队、掩埋队、难民收容站、临时诊所,设立粥棚、发放棉衣,以薄棺收掩死于贫病和战火中的不幸者,就连被炸死的日军飞行员也给予人道掩埋,先生之大义洞烛古今!”
梁振邦继续朗声说道。
“这……你是怎么知道的?”陶锡三先生也很吃惊,自己的善举被人一一说出来,好像被调查过一样。
“我还知道陶锡三先生你是一位虔诚的道教信徒,兼任南京道院的院监,汝父陶菊溪真君为南京道院的长老,时任中国道教各道院的总巡道。”
“你调查过我?”陶锡三先生真正吃惊了:刚才还以为这位年轻的将军说久仰久仰,不过是个客气话,谁知道人家真的很了解自己。
梁振邦摇摇头说:“我从来不调查,这是陶锡三先生你积德行善之举太多,早已名声在外!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呃!原来是这样!”饶是陶锡三先生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士,听到自己名声在外,善名远播,得到认同,也不由得暗暗欢喜。
“日寇这几天就会侵入这里,陶锡三先生难道还不准备撤退吗?”
“不不不!老朽不想撤退,老朽还想在这里继续发展我的慈善事业!”陶锡三先生摇摇头,表示自己不想离开这里!
“老先生你一生对道教虔诚,难道就没有想过把我国道教积德行善的美德布施于全世界吗?”梁振邦说道。
“想!当然想!”陶锡三先生点头道:“把我国的道教宣扬于全球,先父想过,我也想过,也尝试过!但是不得良法,信教者不多!入教者更少!”
“何不参考基督教的做法创一个新道教出来!修改教义、定期聚会、改道士之驱邪降魔、看风水之职能为心理疗法!团结民众共同做慈善!”
“真看不出来,梁司令你是胸中有丘壑啊!”陶锡三先生上下打量着梁振邦说道:“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老朽真不相信你是个20出头的年轻人!我看你现在有事忙吧?待你有空了老朽还要向你请教请教道教的问题!”
“小子现在确实没有空!现在小子作为南京卫戍司令官,我的任务是:把这里所有的人全部撤离,因为小鬼子到了之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何不退一步以避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