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参一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赞许的说道:
“复生、秀松,你们两个说得很对。只有壮士断腕,方能革弊前行。当初我是因为守常先生和周树人先生的联合推荐,才到浙一师来做教员的。虽然在学校里呆的时间不长,但幸好有你们这些志同道合的同仁与学生的陪伴,也算是心随所愿。或许我与这所学校之间的缘分只有这么多,如今也确是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要不然这样,明天咱们一起去办公室向赵先生辞行,你们觉得如何?”
施存统和俞秀松听了先生的这一番话,都觉得有理。二人相视一眼,随后一同向陈参一点头称是。
次日上午,赵元任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向下看着。今天距离警察第一天包围学校,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周。然而双方却仍旧僵持不下,想到若是一直这样下去,全校师生的身体怕是再难支撑下去,他的心里不觉隐隐作痛。
尽管没有和其他人表达过自己的真实想法,但赵元任自己不得不承认,自从经亨颐效仿蔡元培,向教育厅递交辞呈一走了之后。他这个做监事的便直接从原来的甩手掌柜变成了全校最操心的人,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全部压到了他的身上,而近日的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事情更像是沉重的大山,让他透不过一点气来。甚至有时夜深人静的时候,赵元任甚至会由于心里压力过大无法安然入睡,
直到做到天明时分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去解决问题。
想到这些,赵元任不禁深深的叹了口气。随后,思绪又飘到了两天前。
那天,他意外的收到了在离开浙一师后便一直处于失联状态的经亨颐的来信。信中,对方告诉他,其已经回到了故乡上虞,并在朋友的帮助下共同创办了一所春晖中学。这所学校的创办宗旨,就是要面向中学生传递新文化思想。
或许是由于先进的思想本身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也或许是由于经亨颐此前在浙一师所遇到的事情,以及其所具有的师德师道获得了民众的尊重。春晖中学刚一面向社会招生,便受到了大众的推崇与欢迎。
每天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家长,纷繁踏至的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更直接的接触到先进思想,未来成为被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他们根本无惧高昂的学费。
也正是由于这样,不过短短的一段时日,春晖中学便成为了上虞地区最炙手可热的学校。
同时,经亨颐也在信中向赵元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希望对方能够为了新文化运动坚持不懈的与以夏震武为代表的封建派继续战斗。虽说这其中的过程会很崎岖,但是只要是正确的道路,终归有一天会以少胜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另外,经亨颐还希望赵元任能够与自己建立通信,以便
能够让远在外地的他随时了解到浙一师的近况,以便能够在背后更好的进行联手。
收到经亨颐的来信,赵元任的心中既激动又感慨。原来身为校长的经亨颐一直在与浙一师的师生们并肩作战,只是由于现实所迫,换成了另外一种方式而已。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对于真理的坚持。正如经亨颐所说的那样,虽然眼下情势错综复杂,看上去并不利于先进思想的传播。但无论哪个时代总会有一些单纯的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压力与重任。如果可以,赵元任也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至少,这样的人生是精彩且有意义的。
赵元任正在兀自想着,便听有人从半开的门外走了进来。他讶异的转身看去,只见来人正是陈参一、施存统和俞秀松。
“望道,你怎么来了?”赵元任笑着来到三人的面前,“你们来得正好,我正有事情要跟你们说。来,到沙发上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