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中,何云鹏此时正低着头边凝眉深思边写着文章。这几日,报社里来了一位日本的学者,在与其围绕着变法之事进行了数次探讨后,他觉得自己的思路陡然变得开阔了起来。这就好比一个干渴了许久的人突然喝到了一瓶凉爽的苏打水,从内而外都感到无比的舒畅。
而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件事,何云鹏做出了到日本求学的想法。在他看来,虽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但与前者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的做法不同,后者无论在制度还是眼界方面都要更加开阔。尤其是其对西方文化与思想兼收并蓄的做法,更是值得国人进行学习。
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虽说受到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影响,此时的中国在诸方面都很愚昧落后。但倘若那些有志于报效国家的青年在借鉴他国先进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将那些制度中的糟粕进行彻底剔除,相应引入能够让广大民众所接受的先进思想。那么终有一日,这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一定还会散发出熠熠光辉,再次立于世界的不败之林。
今晚,何云鹏所写的这篇文章便是从一个年轻爱国者的角度进行切入,将中日两国当前的现状进行逐一对应,通过比较分析引导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他坚信,当这篇文章在报纸上登出后,一定会像是一扇通向
外界的窗户,推开后人们将惊喜的看到一个不同以往的新世界。
何云鹏全身心的投入在文章的写作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方才外面的谈话。直到何慕业用力的将门推开,他才如梦方醒的抬起头来,惊诧的循声望去。见是爹娘进来,连忙将毛笔放在砚台上,起身迎上前去,疑惑的问道:
“爹、娘,这么晚了,你们怎么来了?”
何慕业的妻子见丈夫不说一句话,只是冷着脸瞪着儿子,便笑着上前拉住何云鹏的手,柔声道:
“我和你爹见你晚饭吃得少,心里很是惦记,所以就过来瞧瞧。怎么?在写文章啊?”
何云鹏听母亲提到文章,忙笑着说道:“是,这篇文章报社要得很急,今晚得熬夜赶出来才行呢。”
他边说边回到原位坐下,想要通过继续写字的动作让父母早些回去歇息,别在这里继续打扰自己。
谁知何慕业根本就没有要走的意思,相反,在看到儿子坐下后,他随后也凑到了其的身旁。紧锁双眉,低头看着宣纸上的字迹道:
“梓轩先生,我来拜读一下你的大作。”
何云鹏见父亲这般坚持,也不禁有些气恼了起来。他蓦地站起身来,冷冷说道:
“爹,你猜得没错,我这篇文章的内容确实是在反对清廷。而且不仅是这篇,以后我所有的文章也都是同样的内容。”
何慕业没想到儿子竟然会这般斩钉截铁,一时间不禁愣住了。过了
半晌,待他的情绪得以缓和,才又满面愠怒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