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华能成辅国公一家的罪人,全家流放无人给大公子及二公子收尸,彦华悄悄的将他们二人与辅国公安葬在一处后,便也消失在京城中,无处可寻。
昭慧贵妃一夜之间便失去了所有的亲,整个人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晕了好几日才勉强能起身,醒来后第一件事便是命人去杀彦华,便寻无果后只得放弃。
皇上并没有因为辅国公家的事情牵连昭慧贵妃,但却因贵妃在大殿前跪了一天一夜任谁怎么劝都不肯离开,皇上一气之下将贵妃降为妃位。
晏王殿下最后见辅国公保不住了,便将所有的罪责都推给了辅国公,辅国公也都主动担了所有。
尽管如此,皇上还是剥夺了晏王殿下的继成大统的权利,“晏王齐旸此生不得立本”皇上金口玉言这一句话,便让晏王殿下小半生的努力全都成了泡影。
静阳候虚惊一场,皇上无外是赏了些金银以示天恩抚慰,可这事回去之后的顾瑶越想越觉得不对。
晏王和辅国公联合起来冤枉静阳候,皇上表面上一副要治静阳候的罪,可却因为自己的三言两语便改了想法,顾瑶自认没有那么好的口舌可以左右皇上的思绪。
不仅如此,一个季赫经和一个严逸这两个人都出现的恰到好处,还有晏王殿下的那枚贡玉,都是端倪。
当然最大的端倪便是彦华公子,顾瑶对他并不了解,也不过是只见过一面说过几句话罢了,可数月前的相见她只觉得彦华公子此人虽是称上的温润二字,可骨子里却透漏着些胆小怕事,可那日在大殿之上,分明就是心思缜密,皇上面前也未有半分惧怕。
顾瑶将心中的疑惑尽数说给静阳候听,静阳候早就起疑,他起疑的点就再于那张出自颜逸手中的信。
“舅父此话怎么讲?”
“当日皇上看过之后并未下什么论断,而是一再试探晏王,要他对比字迹,可晏王心虚并不敢真做,以皇上的性子必然会追查到底,可皇上却如此轻易的放过了晏王殿下,而转去质问辅国公。”
“这么说来,皇上提前便知道这些事情?只是为了试探晏王才如此的”
静阳候突然压下声音对顾瑶说道:“事后我特意留心去查过,那张书信上的笔迹根本就不是晏王的。”
“什么?不是晏王的?”
“晏王从前的字贴都是临摹皇上的,皇上哪有看不出的道理。”
这个结果着实另顾瑶意外,若皇上一开始便认出来那字迹不是晏王的,那就相当于不管他们递上去什么证据,最后静阳候都会被赦免,而辅国公都必然会是这样的下场,唯一不同的就是皇上对晏王的态度。
原以为是大臣们之间结党营私的事,却没想到最大的受益人和操盘手竟是皇上。
顾瑶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忙问道:“那我父亲……”
“恩,顾大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对太子颇为支持,此次突然倒戈晏王殿下,或许是受到了授意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