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乡下人进城(1 / 2)

背着八十两银子,王兴平做梦似的走出杂货店。一套孩子玩的积木,搭建几个小屋小桌子小院子的,竟有人愿意出钱买,五十两,就买一套玩具。这城里人的世界,他真不懂。

王孝礼也晕乎乎的,同样在做梦。他说跟兴平说学做小鸡啄米的玩具,想着那不过是个玩具,等他学会了,他不在县城卖,去府城,赚几个辛苦钱,补贴家用。

王孝礼虽然年轻,但自从他媳妇徐氏给他生了闺女,又怀上二胎后,家常也没少琢磨要如何把日子过好——这胎要生个儿子,他也想送儿子进城读书,就像三爷爷家的兴文叔一样!

王孝礼是三子,分家得的地有限,故而王孝礼能想到的来钱方式也就是跟他兴平叔、兴家叔他们一样,做点小玩意儿卖钱。

只是他不会木工活,自己雕玩具不成,而他跟兴平叔最熟,才厚着脸皮开了口,却没想,兴平叔的手艺竟然这么好,一副木头积木就能卖五十两!

不过,管他呢,王孝礼看着兴平叔压在干粮和竹筐最底层的包袱:横竖银子,是兴平叔的了。等他学会了兴平叔的手艺,也能挣这些钱了。

王兴平也正在想银子的事,秋藜还小,他看王孝礼还在梦游的样子,便自己赶着骡车,停在了县城的钱庄“汇丰银号”门口。

“我去换钱,”王兴平嘱咐王孝礼,“你陪秋藜在门口等着。”

王孝礼点头,秋藜道:“爹放心,我不下车。”说着,她又把身子挪了挪,完全遮住了屁。股底下的银子包袱。

王兴平便放心地进了钱庄。

先排队,轮到他时,王兴平学着前面人的样子,将一锭银子放在柜台上:“换钱。”

柜上的活计立刻拿起银子,翻到底部,高声叫道:“汇丰银号庚子年夏玄字号铸十两雪花银,一锭。”

“换钱九吊九串五十文。”

眼见那谢东家给的银子真能换钱,王兴平舒了口气:起码这到手的近十两银子是真的。

怕招眼,王兴平不敢多换,且换一次钱,得收五十文,王兴平心疼,便出了钱庄,带着秋藜和王孝礼去了铁匠铺。

做玩具眼见着就是个赚钱的活儿,他得把家里的工具都补齐了,尤其是木雕用的凿子和刀,还是订做一套的好。而且王孝礼现在跟着他学,也需要一套工具。

铁匠铺在城西,街道转角的铺面,靠北的大炉子烧得旺,映得两边街道都透着红光。

三人到时,铁匠正光着膀子干活,炉灶里的热气熏得人不敢踏进门一步。

铁匠铺对秋藜来说是好奇的,但滚滚的热气打消了她的好奇。所以王兴平依旧是自己一个人去了铺子里订货,想到秋藜让她娘做的布娃娃,又订了两把剪刀,一套粗细不同的绣花针,两个顶针。

铁匠要价六十五串钱,王兴平现在财大气粗,连价都没还,付了两百文的定金,三人就准备家去。

路过一家布庄,王兴平看到招牌想起李氏不会织布,家里以后都得买布穿,便让王孝礼看着骡车,带着秋藜进了布庄。

布庄的迎面是木制的柜台,柜台后是货架,货架上下两层竖放着布匹。

买布时,客人站在柜台外面,伙计站在柜台里面,两房隔着柜台说话,然后伙计根据客人的要求搬布看货、量布、裁布、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