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贵听了这个回答心满意足的回屋琢磨那个头疼的试题去了。
回到家的文泊就看见自己的妹妹文溪搬着个小凳坐在门口正看着母亲王氏在绣东西。他忙喊道:“娘,小溪,我回来了。”
王氏将手中的针线绕了个弯别在绣布上,站起身来说道:“既然回来了,我们就去吃饭吧。”说着就往屋里走。
文泊这才意识到母亲并不是要趁着天黑赶绣活,而是找个由头好在门口等着他回来。他心中一暖,说道:“娘,我今日是有篇文章不会写,去堂哥那儿请教没注意时间,下次你们就不要等我了,给我留饭就行。”
“我们也不是很饿,一家人怎么能不一起用饭呢?”王氏不赞同道。
“哥,我回来后啃了个黄瓜解渴,肚子里都是水,等等你还能多吃点饭。”文溪促狭道。
“哦,那你刚刚看娘绣什么呢?看的那么专注。”
文溪像只麻雀般在文泊身边叽叽喳喳:“娘绣了个喜上眉梢的花样,还用了金线镶边,特别好看。”
文泊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又问道:“那你看了有没有学会啊?”
“这个哪能一下子就学会的,针法变幻莫测,又不能绣的死板,要活灵活现的,难度可大了。”文溪为自己的没学会辩解道。
“村学里不是请了刺绣师傅教你们女红吗?”
“简大娘说欲速则不达,让我们打好基础后再照着花样子临摹,所以我们一直在练习针法。直针绣、回针绣、轮廓绣、结粒绣、雏菊绣、缎面绣、鱼骨绣、长短针绣这些基本绣法练熟后,简大娘才会教我们缠针、平针这类的苏绣技巧。不过,哥你要是想要个荷包,我也是可以勉强绣出来的。”
“算了吧,我怕你扎着手。还是先欠着,等哪天你的手艺赶上娘了,你再补给我。”
文溪默默的翻了个白眼,心里暗道那你得等好多年才能收到我做的荷包,面上答应着:“好的。”
三人吃完饭后,王氏想起一事,问道:“再过一阵子就中秋了,你们俩要不要做件秋衣穿穿?”
文泊想了想,道:“我就不用了,每日上学我都穿儒衫,回来干活就换粗衫,衣服料子结实没有磨损,就不要费那个钱了。”
王氏开口说了这事后,文溪就乐的找不着北了,她早就想做一身橘黄的罗纱裙了。等到秋叶变黄,她往树下一站,人与景合一,和小姐妹们玩捉迷藏保证不会被抓住。可是现在哥哥的话好似向她泼来一盆冷水,她满含期待的看着自己的娘。
王氏自然注意到儿子对新衣的无所谓和女儿对新衣的渴望,她们家虽说平时节俭一点,可也没到那揭不开锅两件衣服都做不起的地步,所以她这次驳回了儿子的意见:“中秋的时候,你爷爷肯定会带着全家去家庙祭祖的,到时候你要是穿的不体面不是丢我和你爹的面子吗?娘也不去那裁缝铺买现成的成衣,买几匹布回来自己做也不过是费些功夫。”
文泊想了想,说道:“那娘和爹也做一件吧,总不能我和妹妹体体面面的出门,你们还穿着旧衣吧!”
文溪看着哥哥改口了,忙跟着劝娘:“哥哥说的是,爹爹中秋之前肯定会归家的,到时候我们都穿新衣服出门肯定特别有面子,不会招来闲话。娘要是做不过来,我可以帮忙缝边边角角。”
王氏笑着道:“那就听你们的,等我去镇上送绣品时顺便扯点布回来。你们和我说说想要什么样的布料?”
文溪抢答道:“娘,我要鲜艳亮色的。”
------题外话------
科考题参考了一些资料,也去科举博物馆游览了一番,古人真的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