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 / 2)

“那小的再问您一句,南面的生意除了何家之外,您有其他的合作伙伴吗?”

林东家有些难色:“以往都是何家卖米顺便来这儿提盐的,合作商都是何家那边找的,我没有接触过。”

文湖哦了一声:“明白了,也就是说,林家没有要求何家帮着认识一下那些买盐的大户是吧,只是何家自己维系这些关系。”

“嗯。”

“东家,我能问一下这是为什么吗?何家不是通过老东家认识了很多本地的米商大户嘛,为何决定将南方的贩盐权交到了何家手里?”

“当初只是何家还的人情,父亲也没多想。后来何家生意越做越大,渐渐就成了林家在南方的大买家。父亲也没多想,觉得何老东家可信,这事也就没多插手。”

“可何老东家过世后,你们两家的情意没了,也就在商言商了,这时为何没想着换一种做生意的行事呢?”

“父亲说何家这些年也算变着法子给我们家方便了,就不必上赶着吃相难看了。”

文湖:“老东家真是品行高洁。既然这样,东家您也就不要违背老东家的意思了。何家的做法大家都心知肚明,断了这一门关系,南方和关外对您来说都是新市场,区别只在于南方多了一个劲敌。小的还是建议您开拓北方市场,不必和贺家死磕。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们为何不重找一片山林做独一无二的虎大王。”

林东家经他这么一开解,觉得他说的在理,但他还有些犹豫:“互市之事充满变数,万一结果不如我们所料呢?”

“东家,您忘了那被扣的一百斤盐了?”文湖提醒道。

“嗯?你想说些什么?”

“王货郎的交易被中断了,盐被扣了,看似只有他吃了亏。可您别忘了,那关外的买盐人想必不比王货郎好过,他要的量这么大说明是急需,此时要是东家雪中送炭不知可否与他结下交情?”

林东家眼前一亮,拍掌道:“你这个点子好,正好顺便去滨县县衙打探一下两军交战的事。”

文湖:原来您是这样的东家,我说了这么多都没有直接送上生意来的管用。早知道就不费那么多口舌了。

“东家睿智。要是可以拿回被扣的一百斤盐,就可以转手卖给鲜卑人了。”

“你说的不错。这样吧,你回去和王货郎说一声,让他替我领个路,一起去滨县运个盐。这次的要是成了,我重重有赏。要是不成,那一百斤盐的损失我替他把帐平了。”

可算是等了句准话,文湖顿时心情舒畅:“东家英明,东家果敢。”

“你就别说好话了,回去给你那应天的大哥去封信吧。看能不能提供点有用的消息?”

“是,我回去立马写。”

“嗯,回去吧。”

文湖总算把心放肚子里,满脸轻松的回去和王货郎说这个好消息了。

林东家等他走后,喊了心腹管事进来一通吩咐,打探消息的去打探消息,整理行装准备远行的也忙活了起来。

等文湖写完给文汉的信,林东家早就带着王货郎并大批人马赶往滨县了。他又恢复了无所事事的状态,闲的无聊时,就扒着手指头算还有多久中秋,自己好攒着休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