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面临的是我是谁?这个经典哲学问题,他曾被这一问题深度困扰,他是谁?谁是他?他从何来,该去向何处?
他不过是一个底层出身的搬砖工,不懂哲学,仅有的一点历史知识还是历史课本上学来的,另外还有历史演义小说和电视剧上普及的真假难辨的历史。
曾经他也心里很不平衡,自己辛辛苦苦图个啥,所挣的战功和荣誉都归结到刘树义头上。谁叫他是一个穿越之人,世人也就只认刘树义,不会知道还有另一个人。
时间久了,这个困在他心里的心结也就慢慢解开了。不管头顶着刘树义的名字也好,还是铁纲靖的名字也罢,都不重要,关键是活在当下的是他铁纲靖本人,享受战功等带来的荣耀也是他本人。至于名字、名垂青史这些身外之物,等他身死后,已经一了百了,名垂青史还是遗臭万年,一个死了的人是享受不到的。
死后的身后名,跟他铁纲靖有毛关系。想通这一点,他心情豁然开朗。
不过,李世民升铁纲靖为司马,据说是受到了李渊和裴寂等人质疑,担心他权力越大,若是为了将来忍辱负重为刘文静报仇,对李唐来说可是一个致命的定时炸弹。好在李世民据理力争,又信誓旦旦称自己能控制好铁纲靖,李渊才勉为其难同意了。
过了数日,志得意满的李渊宴请群臣,喝到酒酣处,对群臣道:如今薛举、刘武周二寇已经剿灭,此外王薄、綦公顺、李义满、郭子和等次第来降,唯有窦建德、王世充、萧铣等,自恃兵力雄厚,屡次入寇我朝边境。尤其是那个窦建德,抓了朕从弟淮安王和朕妹同安公主,朕绝不会与之干休。朕决定,拟先征讨窦建德,后讨伐王世充。
群臣并无异议,唯有李世民进言道:父皇,王世充残虐,人神共愤,臣的意思是拟先行讨伐王世充。另一面,则可以依照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术,与窦建德暂时议和,令其归还我皇叔、皇姑。待平定王世充后,在移军北伐。窦建德若是肯投诚,自不必说,否则再行征剿也不迟。
李渊点头道:好,窦建德若肯归还朕从弟和妹子,自当先讨伐王世充。
于是派出使者,与窦建德连和,索还淮安王李神通及同安公主。窦建德正为一个李艺头疼,无力与唐朝相抗衡,便同意了,放回了李神通和同安公主。
李渊见一切事情顺利,即刻派遣秦王李世民督军前往征讨王世充。
陕东道行台屈突通有两个儿子尚滞留在洛阳,李渊问他:朕打算派你东征王世充,只是不知你的两个儿子怎么办?
屈突通道:臣昔日违逆天命,与我朝为敌,成为俘囚,罪应当死。后得到陛下宽宥,亲自为臣松绑,加以恩遇。从那一刻起,臣就发下誓言,臣之余生只为陛下尽忠尽节,绝无二心。今日得到陛下重用,有幸成为东征先驱,实乃对臣的荣宠,何须顾及两个滞留在洛阳的儿子!
李渊感叹道:徇义至此,爱卿真乃忠臣也!
铁纲靖听闻此事,一时目瞪口呆,不知是夸屈突通是一名忠义之士,还是骂他是一个心如铁石、无舐犊之情的狠心父亲。他只知道若是换做自己,是绝做不出不顾两个儿子的事情。
且说王世充听闻李唐要大举来征讨他郑国,心下有些慌张,立即从各州县募集骁勇之士,齐集洛阳,并设下四镇将军,募人分守四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