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导演(下)(2 / 2)

第五名发家 多一半 1498 字 2021-04-17

合上电话,铁马却重回高贵冷艳,告诉导演,老爷子那边说通了。“钱不缺,但剧本能不能让他满意,就是你的事儿了。”

导演刚还一辈子都不想理铁马;这会儿眼里突然就温情脉脉了。这趟山里来对了。得了一大古董床不说,还能接下这么一个大活儿。不过,以铁总创业的过程,到时候别说是央视,连地方面台县级深夜时段播放的可能性都不大。但关键是人家有钱呐,怎么不得砸个五六千万?光自己这导演的收入……算算,带感!认了。这就是命啊。

认同了这点,就等于认同了现在的地位。倒不觉得拍广告委屈了。责任心使然,让剪辑把今天所拍的素材轮放了一遍。不由感叹自己运用镜头之巧妙,如鬼斧神工。对比孙婷的要求……

缺什么补什么,要的就是创意无限。原始、自然、淳朴这些方面都挺到位……

“太土了。”铁马刚上手指点,即被孙婷打断,语言稍微修饰了一下,“能不能做得洋气一点儿?”

洋气?和金坷垃那样弄几个非洲人?第五名抓住点重点,试探地提示,“要不,弄个研究员什么的?”

即刻被孙婷否定了。“那不更像金坷垃了嘛,卖的饲料又不是化肥。再说了,养锦鲤的又不是农民。”

“农民怎么了?”第五名这纯粹属于条件反射,别人已经无所谓了,对孙婷这么说还是有点儿不快。

这属于第五名软肋,导演即刻明白第五名的感受,把话岔开。“我倒觉得这个提议挺好的,只要换个角度表现,立刻就有内涵了。”

看人这词用的多好,要的就是内涵。实验室无非也就是想表现饲料的配方有多么高大上,咱反其道行之。不要什么白袍大褂的精密仪器,直接指向古典秘方。就从秦始皇那代算,不行就拍成秘境追踪。一个遗失的秘方;一种神秘的鱼类……要不就走近科学。

这么一来,大家的思路就打开了。走进科学那种鬼扯蛋被高票制止。秦始皇的秘方虽然古早了一些,可从唐朝起,就有养花鱼的文献记载,这就靠谱了。秘方是要改良的,十年不够,咱就一千三百年。具体怎么改,那得看孙婷能诌成什么样儿。

空间、实景,文化氛围一出来,就变成了这样的场景:巍峨雄伟的秦岭山脉,植被密布的原始森林,空旷深邃的地下涵洞,有一个小姑娘拿着一本上古竹简……

立刻被孙婷打断。“演鬼片啊。”

客户不满意是一种激励,场景又变。

清澈见底的水塘,五彩斑斓的游鱼,朴素简陋的茅舍,沧桑和善的老者。临终之前,卧榻之边,一本古旧的书籍交到了一脸哀泣的小姑娘手里……

“太low了吧?”连铁马都听不下去了。“就拍文献,要繁体的。孙家养鱼的本事在业内鼎鼎有名,不用折腾那么多。”

导演有点失落,“咱这不是广告吗?那得让消费者有消费欲望才对啊。”

孙婷赶紧解释,“没那么多消费者,您就当内参拍。”

第五名听不懂了。“内参?”

“少管。”孙婷朝第五名摆摆手,告诉导演,“越真实越好,就算客户也有针对性的。不是阿猫阿狗都配养锦鲤的。”

第五名识趣地闭嘴了。导演不乐意了,自家没养锦鲤,连阿猫阿狗都不是了,对孙婷积累的好感瞬间就清零了。

真实、文献、内参,这容易。即刻吩咐制片,“明天开始,分a、b组。b组补景,a组跟我去拍真实……”看了眼第五名。

“东坝头。”第五名思路随即回到真实上。偌大的水库,十多万斤鱼,怎么拍怎么真实。

“对,明早发兵东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