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部队规模不大,无论部队有什么举动、发生什么情况,在第一时间内,这种简单的编制就决定了指挥的便捷性和快速性。但规模一大,这个问题也就等另说了。
作为军区指挥官,迪帕克中将自然知道准军事部队的规模问题了,印度军队目前的人数是130万左右,仅次于中国军队的规模。但是有一点,中国军队在屡次裁军、整编、职业化、精简化之后,陆、海、空、天、内卫部队加起来,不过两百万众,而印度军事力量,仅仅是陆海空三军便是130万,这还不包括作为辅助力量的准军事部队。
作为独立的武装力量,准军事部队共有兵力107万人;这样庞大的数量,也就只有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才会如此数量。这一点,陆军也只能摇摇头,有些力量,毕竟是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存在于正规军队之外的必要,可是出于思维观念的原因,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包括迪帕克中将,甚至是哈里-普拉萨德上将。
从建制隶属上看,海岸警卫队8000人,隶属于国防部指挥,装备有40艘各类舰艇和数十架飞机,一般情况下只是负责近海防卫与治安,战时归海军指挥,协助海军作战;
国防安全警卫队大概有3万多人,隶属国防部,但却只是主要负责国防部驻地的安全和警卫工作,并没有其他的作战任务,基本上也就属于可有可无的‘看大门’的部队。同样性质的还有特别保安部队的3000人,他们也就只是负责要员安全;
国家安全卫队有近万人,但却莫名其妙的隶属内阁秘书处,内阁的解释是,这支部队负责反恐怖活动。由于成员本身就来自印度陆海空三军、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和边境保安部队,故而战术素养也是最高的,但基本上除了内阁秘书处,没人能够进行调动;特种边境部队的9000人也是如此,他们同样隶属内阁秘书处;
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大概有近20万人,约130个营,隶属内政部;邦武装警察40万人,这其中包括24个营的后备警察部队,主要负责本邦的治安任务,但也可调往其他邦执行任务;边境保安部队19万人,约有150个营;边境警察,3万人,28个营;中央工业保安部队9万人;铁路保安部队7万人,也都是属于内政部的编制。
这样够复杂吧,的确是够复杂,要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了。至少报告上是这样写的,打响第一枪的也就是这些准军事部队,虽然7个廓尔喀联队中有4个配属给普拉卡什中将的第15军,但在之前一个月,从内政部方面下达的命令,将3个营的阿萨姆步枪队调到克什米尔地区,主要负责边界守备,治安任务。
由于阿萨姆步枪队的各级军官均为陆军军官,训练较好,故而作为北方军区司令官的迪帕克中将倒也忽视了太多,而是对这样一支部队所寄予的太多了。这种寄予才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谁会想到会是这样,阿萨姆步枪队会是打响了第一枪。
当巡逻的阿萨姆步枪队在边界地区进行夜间例行巡逻的时候,当发现对面的巴控克什米尔境内有大量人员调动的情况下,居然在第一时间内,没有报告第15军司令部,而是将情况报告给了内政部,天知道为什么阿萨姆步枪队的那些白痴会这样做,难道只是因为陆军除了行政权归属于国防部,而实际指挥权却是在参谋长委员会主席领导下的参谋长委员会。
没有人现在知道究竟怎么回事,作为北方军区司令官的迪帕克中将也只是三个小时之前,方才收到阿萨姆步枪队的报告的,原因是这支部队的报告发到内政部之后,值班的那些官僚们居然只是想着等天亮后再说,如果不是巡逻队的负责军官觉得事有蹊跷,而给在北方军区司令部的情报军官发了一个通报,恐怕这三个小时的时间,迪帕克中将也没有。
然而恰恰也就是这三个小时,才造成了阿萨姆步枪队打响了第一枪。因为在接到通报之后,迪帕克中将给下属下达过这样的一道命令“一线守备部队、巡逻队必须保持警惕,提防穆斯林游击队的越境行为。”
这样的一道命令是迪帕克中将鉴于北方局面而发出的命令,因为的确,第15军和情报部队列城分局的确没有发现喀拉昆仑公路上有一辆中国军车驶入巴基斯坦。
当然没有一辆军车从喀拉昆仑公路进入巴基斯坦,但他们忘记了,现在的阿富汗这个真空之地,有一个叫做瓦罕走廊的地方和中国接壤,而且,中国轻装部队和战略输送能力决定了,有的东西并不是仅仅靠直觉可以进行判断的。而这种假象又是使得印军北方军区司令部上下认为“这大概是巴基斯坦军队的佯动,以掩护穆斯林游击队的越境。”
也正是这样,不但迪帕克中将没有将这个消息给予新德里以通报,巡逻的阿萨姆步枪队也是认为着,既然是穆斯林游击队的越境行为,那就必须给予断然打击。也就这样,当黑夜里的昏暗使得四下里变得视野模糊的时候,印军士兵就胆敢冲着自己都看不清的目标扣动了扳机。而这一枪,也就使得新德里沦入到了‘道义失败者’的尴尬局面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