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蔡生呢?”
“还在奴才府上。”
“一定要看好了他,别怠慢了他,今后还有可以利用的时候。再过些日子窦漪房从梅子坞回来,你带那蔡生去忍一下人。”
“夫人还是不相信吗?”
“不是,只是想确认一下。”
“明白了……”
张含烟勾了勾嘴角,冷笑道:“来了代宫这么久也没能给太后送去有价值的消息,这一次你就将窦漪房就是刘玉的消息送回去吧,也好讨个赏。”
“谢夫人。”孙癸鞠躬道。
……
艳阳高照,白云观依然笼罩在雾中。这使得这座高山上道观不会那么炎热,着实说,是个避暑的好去处。
清风吹拂着松树,松影下,斑驳的阳光落在以为银发苍苍的老妪身上。
蒲太妃身穿藏青色的道服,闭目凝神,端坐在藤凳上。脑海里思索着今日早课时,玉珑道长的讲课。
在白云观修行的这段时间,让她显得清瘦许多,但却更加精神了。
远处,一位小道士小跑着过来,停在了蒲太妃面前,正色鞠躬,说:“师傅,这儿有你的信。”
说着,他双手将一个竹筒奉上。
蒲太妃缓缓睁开凤目,答谢后接过竹筒。竹筒的一端可以拆开,一卷黄色绢帛收在里面,以防被雨水打湿。
打开绢帛,上面是刘恒的笔记,内容说得是窦漪房生下刘启的事情。
蒲太妃阅毕大喜,高兴地几乎跳了起来,将那小道士吓了一跳。
“师傅,什么事情那么高兴呀?”小道士问。
“我又能抱孙子啦!”蒲太妃说。
当天,蒲太妃就去找玉珑真人,企望暂时离开白云观,回王宫一段时间,玉珑真人自是不敢相阻。
经过大殿时,蒲太妃想到要给孙子刘启求一个平安符,也算是她送给刘启的第一件礼物,于是就到殿内跪拜祈求。顺便的,她给窦漪房和刘恒也求签问卜。
她十分虔诚,心里恳求着道祖能保佑他们,但从签筒里,却掉出来一支下下签。
她心中发凉,将签文给玉珑解签,只见玉珑皱着眉头,叹道:“近日之内,或有大灾啊……”
蒲太妃甚是不安,惶惶道:“师兄,求解救之法!”
“师妹莫慌,过几日我会在观内为大王、王后设坛祈福,应该能消灾减祸。”
玉珑的话还是不能让蒲太妃放心,不过既然没有别的办法,她就必须尽快回到都城,提醒刘恒和窦漪房。
次日一早,蒲太妃就坐上马车,匆匆赶回都城去了。
话说窦漪房生了刘启之后,并没有立刻返回王宫。她还要在梅子坞静养一段时间,以待身子恢复。
刘启生的白白胖胖,看着十分讨喜,刘恒每天都会从宫里跑来梅子坞,就为了每天见见儿子。
窦漪房觉得刘恒辛苦,让他带孩子回宫。但刘恒觉得孩子才出生,应该待在母亲身边才是,自己辛苦一点也无所谓。
他知道窦漪房比他更爱这个孩子,所以更不能将刘启带回去了。
窦漪房在梅子坞的生活比在宫里快乐多了。在这里她不用管宫里的琐事,偶尔还能约见淡荷、江雁香等朋友,生活轻松自在无比。
刘恒发现,她的笑容比在宫里的时候要自然,要好看,于是内心不免有些愧疚。
“我把漪房留在身边,是不是困住了她呢?”
几日来,刘恒都在为这事儿烦恼。一日在崔玉蕊哪里,崔玉蕊向他展示自己养的喜鹊。看着笼子里的鸟儿,刘恒就想到了窦漪房。
“本王是不是也把她关在了笼子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