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
此刻,这约莫15、6岁的少年,面对方木那直盯着他的眼神,那火辣辣的眼神,那蕴含着特别意思的眼神,则是浑身的不自在,背后一阵发凉。
但少年虽然背后发凉,虽然浑身不自在,可也没有出口斥责方木的无礼行为。因为少年觉得,眼前这个一直盯着他看的人,对他并没有恶意,也没有图谋不轨的意思,只是单纯的在打量他。
况且,这少年觉得,眼前这人有如此多的手下,可以请眼前这人为老汉解困,免遭纨绔恶少的欺凌。
少年面对方木这‘暧昧’的眼神,先是不自在的顺了一下,身上的衣服,然后平复了一下心情,并没有对方木表达任何不满。
少年身上的衣物,方木从那用的布料来看,也是不便宜,虽不是特别名贵的布料,但也价值不菲。
也对,依照方木脑海中的历史知识,以及对这个少年,这个以后几年中国革命的风云人物,始终站在革命漩涡中间的少年来了解。
方木知道,这少年,这后几年中国的风云人物,出身并不贫困,相反还比较殷实,生在重庆一个商人的家庭,是家中的独子。
这位少年,这位以后几年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这位革命的先驱者、马前卒,他文笔精炼,天资聪颖,满腔的报国情怀,一生的壮志未酬。
这位历史中的风云人物,在后世,无论是谁对他的评价,都是正面的!孙中山曾为他立碑,封他为大将军,鲁迅的老师,大文豪章太炎曾是他的朋友,《革命军》曾是他与敌人战斗的利器,他的好友之一陈天华,为警醒国人,于日本大森弯投海自尽,以死明志!
令人觉得惋惜的是,这位少年,却是英年早逝,因为一场政治原因-《苏报案》,被满清鞑子迫害致死,死时年仅二十岁。
但令方木觉得疑惑的是,按照脑中的历史知识来推测,眼前这少年也才15岁,不应该是今年到的成都啊!
这位少年,应该是1901年(光绪27年),也就是明年才到的成都,来参加‘公费留学日本’的考试选拔,不应该是今年啊!
“为什么他现在在成都,难道是我的出现,已经引起这个时代的蝴蝶效应,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方木心中很是不解,疑惑的猜测道。
要知道,以后几年,与这位少年打交道的人,全部都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就不用说了,比如:章太炎,他不仅是鲁迅的老师,而且还是‘光复会’的五位缔造者之一,而蔡元培,以后的北京大学校长,则是光复会的会长。
这位少年,曾写过一篇名为《革命军》的惊天文章,章太炎为其作序,《革命军》可谓是辛亥革命这场革命风暴的种子,惊醒了无数中国人的满腔热血,报国情怀。
如果按实评价,这位少年在文笔上不弱于鲁迅,在革命热情上,不下于孙大炮之流。
这位少年,他的文笔,他笔下的文章,其作用不下于一个师的军队,甚至还要厉害!
可惜的是,这位少年的死,也是因为他的那篇,热血激昂的《革命军》,真是世事无法预测。
“这位义士,可否请你帮忙,解决这位老人的困境?”这位少年突然开口,对还直愣愣盯着他的方木说道。
方木此时却没有听到这位少年的话,依旧还在心中猜测着,‘他怎么在这时来到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