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守在乐县城门处的两个兵丁,已经由上次方木他们来县城的时候,起初为难方木他们的那两个士兵,换防成了另两个士兵。
不过两个士兵的服饰,依旧和上次那两个士兵一样,那宽大的军服上,在胸口的位置处画着一个大大的‘勇’字。
‘勇’字画在毫无战斗力的巡防营士兵身上,这岂不是一种天大的讽刺。
巡防营,自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满清从原先的勇营、绿营之中挑选的精壮士兵组成,还有一些则是从民间选拔的一些精壮汉子。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致力于建立常备军的时候,还建立了中国半近代化性质的军队——巡防营。
巡防营实质上是清末防军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从防军发展和变化为巡防营。
防军就是太平天国和捻军被镇压后,满清留守长江南北各险要地区和重要城镇的精锐勇营。以及从绿营之中挑选出来,加以训练的练军。初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但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逐渐变得颓败不堪,以致军纪废弛、缺额严重、枪械腐朽和兵法落后等等。
满清整顿防军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但大多流于形式,诸如易勇为兵,裁剪军勇以及枪械武器的某些改进,都是细枝末节。
中日甲午战争,堪称精锐的防军,陆续的调到甲午战争前线,但遇敌之处战无不败,这更加证实了防军的腐败。
满清于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败涂地之后,开始了新军的编练,同时也进行了约八十万防军、绿营的改进。
清朝在袁世凯小站练兵以前,有过三种军制:最早的是“旗兵”和“绿营”,到了曾国藩组织乡团后,所谓湘军、淮军,官式名称叫做“勇营”。
由于旗营、绿营都已腐蚀已极,而勇营也只是昙花一现,甲午战争之前,清廷有识之士已警觉到清军的不堪一战,所以李鸿章在直隶总督任内乃锐意摹仿西法练兵,办了一个天津武备学堂,由戈登代为购置新式枪械,聘请德国军官为教练,由满人荫昌为总办。
可惜军事教育和军队组织并不能配合,因此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被分派到淮军的各军去担任教习,教练新操,而军队指挥权则仍旧在旧统帅手中,一切战略战术依然陈旧,因此甲午之战,淮军一败涂地,淮军中最有名的盛军统领卫汝贵全军覆灭。
这时清廷上下恍然大悟,仅只是西法练兵还不够,整军经武必需彻底的大改革。于是两江总督张之洞首先练自强军于吴淞,聘用德国教官,一切规模体制全部仿效德军。
另一方面在北洋指派胡燏棻练定武军十营,假小站旧日周盛昆、周盛渤所统领盛军的营地为练兵常盛军原在小站屯田,所以有完整的营房和已开垦的稻田,由于盛军覆没于中日甲午之役,因此小站也随之荒废,定武军即以此为营房。
编练新式陆军的同时,清廷在各省组织了巡防营。巡防营是挑选旧绿营和勇营的精壮,另招募民丁,编组而成,其性质系以保卫地方,如警察保安队,其编制分为马队和步队,马队全营设官、弁、兵、夫共189名,马135匹,每营分为“中”、“左”、“右”三哨。步队全营设官、弁、夫共301名,每营亦分为“中”、“左”、“右”三哨。巡防营在各省均有,且因地方之需要,划分为若干路,以“中”、“前”、“左”、“右”、“后”或“东”、“西”、“南”、“北”、区别之,每路各设统领一员。步、马各营则设管带和哨官等统率之,还有训练新式枪操的,则设教习一职。
巡防营的章制当然是不符合战术原则,不过倒是一支经过了新式训练,并使用新式武器的军队,可是由于分子的来源良莠不齐,而带兵官又多为旧武官或是候补道(当时的候补道,有办法的则遇缺即补,所以人们称为万能候补道),对于新式军事知识一无所知,因此巡防营乃变成有名无实,和勇营的昙花一现差不了多少。
巡防营一直存在到辛亥时候,各省纷纷独立,乃把巡防营改为师旅或警备队、保安队。唯一例外的是新疆,直到民国21年(1932年)仍有巡防营存在。
“这些组织差不多全部只有步兵和骑兵单位,加上有限的几门炮,兵士们多数使用1888年式毛瑟来复枪。但武器不如新军划一。”后来,很多被招安的土匪,盐枭也被编为巡防营,因为这些人能打仗,可以帮助官府剿匪,这让巡防营的成分更加复杂。相对于新军,巡防营从人员构成上就比较旧,接受新思想的人非常罕见。
这不是说所有的巡防营都不可能反叛,也有过革命党人收买防营成功的例子,这种事情实际上并不少。但在地方官看来,巡防营就是要比新军可靠。在新政后期,由于地方督抚对于巡防营的信任超过新军,所以,巡巡防营的武器多少有些改善。巡防营有枪有弹,新军经常有枪没子弹。子弹受限,训练也越来越差。
巡防营弹药充足,而且武器也有很大的改善,经常受倚重。一国军人的不同部队之间,产生摩擦,是常有的事,而新军与巡防营互相看不起,擦枪走火,在所难免,但有子弹的,多半要占便宜。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军的叛逆,多少跟地方官的偏心和与巡防营的摩擦有关。张勋的部队,就是清末巡防营的一个缩影,有练军、有招安的盐枭、土匪和湖匪,深受地方督抚的信任,经常有仗打。加上张勋统带有方,所以训练好,战斗经验丰富。在张勋部下眼里,由徐绍桢指挥的新军第九师,就是花架子。而第九师在南方新军中,已经是翘楚了。张勋部下跟徐绍桢部下的摩擦,后来演化成张勋对革命党的敌意。后来,我们知道,在南京攻防战中,第九师吃了张勋的大亏。新军与巡防营的敌意,被张勋成功地化为战斗动员,所以,仗打得比较好。
清末新政时期,除了陆荣廷和张作霖这样土匪出身的巡防营部队之外,有三支巡防营是比较能打的,一个是广东水师的李准部,一个毅军姜桂题部,还有一个就是张勋部。进入民国之后,巡防营的编制仍然都保留着,很多地方都有巡防营。
但只有毅军和张勋部比较有战斗力,其他的巡防营,不是摆设,就是被其他地方军阀吞并了。不过,张勋所部,巡防营底子,毕竟只有万把人,队伍的扩张,还要靠在当地招兵。徐海一带,土匪很多,占一个地方,必须得剿匪,否则被土匪把资源分走太多,就站不住脚。一般军阀剿匪,都是化匪为兵。
但是,部队里土匪多了,控制也就难了。所以,还是得招些寻常百姓,掺和掺和。所以,张勋的办法是,在当地农村按征收的田亩捐的多寡征兵,每个乡都要出兵十几或者几十人。这些人,大多是可能为匪之辈,当兵是吃粮,为匪也是吃粮。
但是,当兵就不能为匪,自然,匪也就少了,匪少了,匪患也就少了。但是张勋定武军和倪嗣冲安武军,此时已经不是清末留下巡防营了,而成为安徽和江苏北部的正式国军。但两部的编制,皆任意为之,“与定制既不符,复非巡防绿营之旧章。
各营队人数之多寡亦至不齐一。官佐之阶级,及升调统帅,皆自由定易,陆军部不得过问。至全部官兵人数究实若干,枪械若干,则不仅外人鲜有知者,即身在其中之人,亦莫名真相。”
当然,除了张作霖、张勋、等部的巡防营比较能打一点,四川的巡防营,自赵尔丰就任川省总督之后,在军队之中所树立的威信非常之高,再加上赵尔丰曾平定过西藏的叛乱,导致巡防营里的军士都特别信服他。
所以在四川保路运动兴起的时候,川省的治安一片混乱,流氓、地痞四处骚乱着川省的正常运转。当时赵尔丰就是靠四川的巡防营,来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
当时的新军,赵尔丰是指望不上了,因为在当时的新军队伍里,充斥着大量的革命党分子,存在着大量的革命思想。赵尔丰别指望那些新军去为他打仗了,只要那些新军不被革命党策反,就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的确,保路运动的时候,当时就有大量的新军,被革命党给策反了,反而调转枪头来对准赵尔丰。
不过,四川的新军却是没有巡防营那么能打,当时四川的新军,原本清廷是打算编成三个镇的新军,最终到辛亥革命的时候,也只编成了第十七镇一个镇的新军,合约万人。
结果,这群装备精良,整日接受着西式训练的新军,却没能打过那些坚定站在赵尔丰阵营这边的,拿着老套筒的巡防营。
而且,在四川的巡防营之中,大多数的巡防营士兵,还有吸食大烟的习惯,导致精神萎靡不振,身体瘦弱不堪,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士兵,只能说是一群兵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