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恩将仇报?(1 / 2)

无形的罪 子非鱼 1539 字 2021-04-08

结合之前的现场勘查,我大概知道了凶杀的作案过程,再加上现在物证的落实,之前的猜想也被逐一证实。

如此说来,我们已经能将案发现场大致还原出来了,方冷在短时间内给我了巨大帮助,烟蒂中的乙醚,就是他整个计划中最精妙的一点。

方冷的初步化验结果表明,三支烟蒂里,有两只不含乙醚残留,只有冉建国抽的那支烟里留有毒素,这必然是凶手刻意为之,他与被害人在现场曾一起抽过这种烟。

这也就表明,在当日凌晨,凶手一直藏在工地里,直到第二天工人下班时,他才混入人群中离开,而且此人极有可能是工人中的一员,这样才不会引起工人们的怀疑。

所以在案发当夜,冉建国被刘晓辉等人蛊惑后,留在工地里沉思良久,就在这个时候,凶手出来与冉建国有过短暂交流,而他发给冉建国的烟则是早已准备好的毒烟。

烟蒂的海绵里留有针孔,他事先将爆珠内的香精抽走,并且注入了一定量的乙醚,此计划显然是早有准备,这个案子的确是蓄意谋杀!

由于乙醚具有特殊刺鼻气味,所以一般来说闻到这种气味的人会产生强烈反抗,方冷之所以一直没有将乙醚作为可疑药剂,也主要因为这一点,毕竟这东西大多是时候是用来强行致晕的,但冉建国的身上并没有打斗痕迹。

然而这也主要是因为现场的臭味本就很刺鼻,导致冉建国出现误判,他忽略了香烟中的刺鼻气息,一直到中毒反应出现时,他可能还不知道具体情况。

就在他将冉建国迷倒后,便趁机将冉建国挂在安全绳上,等待冉建国的毒发反应消失,而当冉建国苏醒开始挣扎时,他将绳索拉紧,便以此制造了近乎完美的自杀现场。

照这么说,此人的确是冉建国认识的人,否则一个对外界一直保持着防范心理的人不会轻易接受陌生人给的烟,冉建国的性格对生人的抵触极其敏锐,但如果此人是他的工友,情况就会好得多了。

当天下午,我们便准备在多个方向同时进行排查,只要将这个当夜潜伏于工地的人找到,事情也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首先我们想到的还是监控视频的查找,毕竟每天进出工地的人都会被这个监控记录下来,如果发现进出记录有问题,那就能确定无疑地找出嫌疑人。

在两个多小时的查找中,我们发现这项工作的准确度其实并不高,毕竟监控都是有死角的,尤其是在人流量比较集中的上班和下班时间段,如果单单在这些时段里查找某一个进出不规律的人,最终结果肯定会出现偏差。不过现在这项工作是成本最低的,我们也暂时能列出嫌疑名单,等待与其它证据共同比对。

名单列出后,有五个工人被我们标定为可疑对象,而之前我们通过间接受害人调查时找出的戚坤也在其中。

最初钟健本想将此人从名单中划去,毕竟他的嫌疑是最小的,而且基本没什么成熟的作案动机,这个早已被我们排除嫌疑的人按理说的确不用进行再次审查。不过我还是多留个了心眼,准备再对知情人士进行问讯,以此确认我们的工作是否出现漏洞。

我依旧找到了看门的王寄发,他算是我们最容易找寻的问询对象,而且他知道的情况也算工人之中最为全面的,这人跟着马继封干了七年多,如果想要清楚戚坤究竟有什么来历,问他这种老员工的确是最靠谱的选择。

“根据您的了解,戚坤是什么时候跟马继封一起出来打拼的?”我将嫌疑人名单拿出来,从戚坤这家伙开始逐一询问。

“这个小伙子我了解不多,但他和马老板的关系确实不一般,他在施工队里做的是质检班长,整天也就是在工人面前吆五喝六,要说这人最大的本事,那也就是在马继封面前告状。”

王寄发提起这人,眼神中明显有着一丝不屑,看起来他对这人带着不少片面情绪,但我们其实也能从中甄别出戚坤的为人和性格,就算王寄发提供的信息有偏向,这些证言也算是具有某些针对性的真实。

“那他为什么和马继封走得如此近?难道仅仅是出于同乡关系?”我继续问道。

“这当然也不至于,马老板当年从c市出来的时候,也有很多老乡跟着他鞍前马后,戚坤这小混混其实不算马老板最看重的人,只不过马老板是看在他忠心耿耿,才这么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