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若是我保他呢?”孙承宗语气强势道,“难不成杨大人,也想对我先斩后奏吗?我就想问一句,杨大人,你敢这么做吗?”
杨镐脸上浮现出了艰难的神情。
随后,杨镐这才将剑收回,放弃了斩首林时恭的想法。
毕竟他清楚,尚方宝剑再锋利,也无法将兵部尚书这种官员给斩于刀下的。
纵使他有权力,但若是斩首了兵部尚书,军心,可就丧失了。
林时恭安然无恙地被送出了营帐。
眼看着孙承宗离去了,林时恭赶忙追上去,跟孙承宗道谢。
“林大人客气了,我与两位给事中,周大人与熊大人都有过共识,你是军中之才,大敌当前,自然要保你一命,望你能在接下来的辽东收复战里,起到你应尽的责任与作用。”
林时恭再谢道:“多谢孙大人搭救,你的嘱咐,在下谨记于心。”
林时恭已经决定,将生死抛于脑后,一定要在即将到来的萨尔浒之战中,重击后金军,夺回辽东。
但单凭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
于是,林时恭就去找了他第一个帮手。
他,正是被派遣至宁远,镇守粮仓的山西道御史,侯恂。
先前在河南的时候,林时恭与侯恂就产生过不小的交情,曾经在剿平河南流贼的事情上,有过合作,可以说两人是战友关系了。
这次找到侯恂,除了述说旧情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让侯恂找一个人。
未来叱咤风云、闻名辽东、重击后金军的抗清英雄袁崇焕,就是侯恂慧眼识珠,从军中挑选出来的。
袁崇焕虽然在崇祯年代才有所成就,但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对边塞问题剖析通透的三十多岁的士兵,正是因此,他得到了侯恂、蓟辽总督王象乾以及兵部左侍郎王在晋的青睐,成功成为一名镇守宁远的驻军兵首。
林时恭之所以要找到袁崇焕,正是为了让袁崇焕负责前线,给未来的萨尔浒之战提供作战建议。
侯恂把林时恭引见给了袁崇焕。
两人相见如故,惺惺相惜,讨论了诸多跟作战有关的问题。
当林时恭问起袁崇焕对驻守有何建议的时候,袁崇焕指向了东北方向。
“我觉得,锦州必须拿下。”
“这是为何?”林时恭问道。
“山海关是后坚力量,切不可失,宁远是中枢之地,守大于攻,攻则不利,唯有锦州,背海通山,可达四处,粮道通畅,攻路易然,若是能在锦州增设兵营,屯田练兵,相信未来不久,必然可以攻入辽东腹地。”
林时恭采取了袁崇焕的提议,便去跟兵部尚书孙承宗商量。
孙承宗虽然对林时恭抱着信任,但对于这个提议,还是慎重考虑了几天,随后才答应让林时恭前往锦州部署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