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党权之危
这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东林党退步的原因。
东林党向来口直心快,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正是因此,在国库虚空以及征税的问题上,东林党的人为何会乖乖退让?
只有一个原因。
那便是,国库虚空以及征税这两个问题,都不是东林党敢碰的。
之所以交给楚党,原因十分明显,楚党的家乡所在地是在长江流域一带,离京城十分遥远,灾情还未完全压制,而朝廷方面若是想要赈济,也难以及时把控灾情,这足以让长江流域当地的经济遭到重创。
经济被重创了,百姓吃不饱睡不好,怎还有余钱上缴?
若是楚党下达了征税的要求,岂不是会让长江流域的百姓不堪税负?民怨四起?
林时恭这才佩服万历初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当时那么凋敝的年月,能果断地施行一条鞭的征税法,不仅安抚了百姓,也充分填补了国库的空虚。
但如今张居正已经逝世多年,税法得不到进一步完善,再加上百官倦怠,朝廷的懒散,映射到了民生,这给朝廷乃至整个大明社稷摆了一道难题。
税要怎么收?
国库要怎么填补?
若是在方从哲多党轮权的思想下,由楚党进行征税,那长江流域的民怨,又该如何处理?
这几个难题,让林时恭意识到,由楚党负责征税,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使得现状越来越坏。
想来想去,林时恭便跟方从哲提议道,“方先生,我觉得,如何解决国库虚空,这个问题,不该交给楚党,更不该往楚地征税,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林大人是有其他什么好办法吗?”方从哲问道。
林时恭点了点头,“楚地距离京城太远,征税什么的,都不是很方便,浙党虽然与南直隶相近,但也不是最佳选择,在下窃以为,应当往齐地征税。”
“这是为何?”
在方从哲的疑惑下,林时恭缓缓答道,“我是山东人,对家乡财政状况的熟悉程度,可以说比其他官员还要清楚,我认为山东有能力通过缴税的方法,填补国库的虚空。”
方从哲叹了口气,“齐党首领是亓诗教与周永春,我虽与他们相熟,亓诗教更是我的学生,但在这个涉及党利的问题上,估计很难得到他们的同意。”
“不。”林时恭勾唇一笑,自信满满地说,“他们会答应的。”
方从哲犹豫半晌,随后还是听从了林时恭的建议,离开刑部,去找齐党和楚党的人问问看。
而方从哲离去期间,吏部尚书郑继之便趁着有空给林时恭讲述了任免的进程。
昨天下午,万历皇帝朱翊钧总算批好了所有官员上任的文书,负责发证的吏科都给事中,也从朝廷选了一名年老的官员填补官缺,整个任免通道已经完成,就差吏科执行发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