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讨檄剿寇
王富遇难的消息并未引起梁祖龄太大的反应,反而让后者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王富是造成这次河南军乱的主要人物,仗着其身份是福恭王手下的统领,经常跨境欺凌农夫百姓,胡作非为,而现在王富遇难了,这个消息对梁祖龄而言,对河南百姓而言,不亚于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但梁祖龄毕竟久历官场,自然懂得为官之道,听到王富遇难的消息,他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愉悦,反而语气沉抑地说道,“惊闻王统领为民为国与寇相斗而遇害,我亦悲痛万分,如今事已至此,悔不回天,懊也难支,我能事之,唯有独成其志,毕其遗愿。”
林时恭眉尾一扬,“梁大人既然这么想的话,不妨就志承王富,上个剿寇檄文,你觉得如何?”
梁祖龄不由地着重打量着林时恭,他发觉眼前这个少年御史,无疑是当官的料。
梁祖龄自然没有否决林时恭的提议,当晚便命人发布剿寇檄文,张榜于河南全境,随后,大举起兵,挥旗东上,直取宁陵。
这个夜晚,两万流寇在宁陵县里与藩区官兵大肆厮杀,全然不知梁祖龄已经带领着几万士兵汹汹而至。
等到梁祖龄率兵向那两万流寇发起突袭,流寇们皆都彻底慌张了,他们本以为拿下宁陵县势在必得,可没想子时一过,梁祖龄便带着大批援兵来到,一时间里,流寇四散,哭喊、奔逃、厮杀的声音不绝于耳,在梁祖龄所带领着的几万士兵的打击下,流寇瞬间溃败而逃,仅仅只过了两个时辰,流寇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梁祖龄轻松代替藩区士兵占领宁陵县,至于流寇头目张莱绪也被人活捉生擒。
将张莱绪生擒的人正是林七,他将张莱绪押至宁陵县县衙,亲自交给了梁祖龄。
“我的统领王富死于流寇刀下,还望梁大人能够严惩这个贼首。”
林七义正言辞地撂下这句话,梁祖龄面色凝重地望着被捆绑着的张莱绪,若有深思。
宁陵县发生这么大一件事,官兵和流寇死伤无数,要将此情此况上报朝廷,还得深思熟虑一番,免得引起朝廷的戒心。
在这个情况下,将此事汇报朝廷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文笔,以及在文字上的造诣。
于是梁祖龄考虑了一夜过后,便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疏,尽言此事,至于流寇与贼王是谁剿灭的,梁祖龄并未揽下所有功劳,反而将功劳推给了福恭王朱常洵,说是朱常洵的手下将流寇剿灭的。
万历皇帝拿到奏疏顿时龙颜大喜,当即就批了几十道敕令,表扬朱常洵对河南剿寇之役的鼎力相助。
但实际上,朱常洵哪里有关注什么河南寇情,他身在洛阳,每日无忧无虑,吃喝玩乐,酒池肉林,好不乐哉,就是皇帝的敕令发到他手上,他也是一脸困惑,对剿寇的事情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