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需求是无限的,故此,为求解决温饱,国家发展农业,开垦田地,保证田地能永久耕用,但问题是有的地区不适合农牧,就比如江西,他们发展陶瓷,陶瓷不能解决温饱,但它们可以卖,卖到别处,换取金钱,用金钱就能购买粮食,这样不就产生农商循环了吗?”
“各地爆发灾情,都快饿死了,谁还有心思买陶瓷啊?粮食都快买不到了!”有人质疑道。
“这就是开启丝路复兴计划的原因。”林时恭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们唯有开通丝路,将陶瓷卖给其他国家,换取金钱或粮食,带回国内,这样就不能挽救当今粮荒了吗?”
底下有人点头,表示认可。
林时恭接着道,“商业促进发展的道理就是这个,将两个地区的资源互换,江西盛产陶瓷,可以将陶瓷卖给有粮食的地区,换取粮食,利于双方,你们觉得呢?”
话音刚落,一名身着青色大褂的男子起身拍掌赞叹道,“先生说的甚有道理!在下服而大敬!”
这名男子一开口,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身鼓掌喝彩,林时恭的讲学也到此结束了。
散场时,林时恭考虑到在虞城县也呆了有好长一段时间,便准备跟杨东明致别,离开虞城,可刚走出折柳学院,迎面便走来一名男子,正是方才拍掌赞叹的男子。
“林先生,请留步。”
男子拱手作揖,随后便主动介绍道,“我名为常义杭,榆次常氏人。”
林时恭眉根一皱,内心飘过一丝讶然,毕竟榆次常氏,可是明清两代著名的晋商家族,家财万贯,堪称商界传奇,业界领袖,被这种家族的人打招呼,不亚于是被今天马云的儿子发出交友邀请。
故此林时恭这才感到疑惑,“常先生,有什么事吗?”
“也没有什么事,就是方才你的不少高见令我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悟出了诸多道理,故此想与你这般高人认识认识。”
“常先生说笑了,不过是我的一些愚见,谈不上什么高见。”
“林先生谦虚了,实不相瞒,我在河南也有部分产业,本想做大,可苦于没有买卖之道,今日听林先生如此讲授,顿时就有了思路,只是还没有一个执行方案,不知能否请林先生指点迷津?”
林时恭立马就有些困惑了,甚至是有些不悦,他自己也经商,两者都是商人,本来林时恭这边的商业也碰到了一些瓶颈,哪里还有心思帮常义杭的商路指点?
但林时恭也没有明说,他打算探探对方的底细,便开口问道,“常先生做的是什么生意?”
“蚕桑,纺织,服饰买卖。”
林时恭顿时一愣,立马就意识到这个常义杭是竞争对手。
常义杭做的是蚕桑、纺织、服饰买卖,林时恭自己也涉足服饰,好巧不巧买卖服饰的铺子也开在了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