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匹夫之责(2 / 2)

大明奸商 天下第二 1025 字 2021-04-07

“国之兴亡,匹夫之责,你若得朝廷重责在身,理应担下全部责任,接受谴责,何不步入仕途,以改善社稷为目的,为百姓务事,为朝廷增砖添瓦呢?以老夫所见,你在这里空谈妄议,可起不了任何作用。”

“这位老者又是谁?”林时恭又是感到深深的疑惑,便小声地问向张士良。

林时恭的疑惑来自于老者说的话,毕竟国之兴亡匹夫之责这句话,可不是在万历年间就有的概念,老者提出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将国家与百姓责任的关系提前了十几年,故此林时恭才会对老者的身份感到疑惑。

并且,第一次提出“匹夫有责”的人可是顾炎武,顾炎武出生于万历四十一年夏末,现在是万历四十五年,顾炎武顶多就是个四岁小孩,既然如此,那这个提前将顾炎武的概念提出的老者又是谁?

张士良给林时恭解答了疑惑,“那位老者是南直隶江东望族长老,名为顾绍芾,这次来河南虞城,听说是拜访杨先生,故此就到折柳书院里参与讲学了。”

林时恭这才恍然大悟,也难怪顾绍芾提出了“匹夫有责”的概念,原来他是江东望族的长老,要知道,顾炎武也是出自江东望族,并且,顾绍芾与顾炎武的关系并不简单,两人正是爷孙。

林时恭因此猜到了,顾炎武之所以能提出“匹夫有责”的概念,想必是从小就受到了家族的熏陶以及亲属的教授,

顾绍芾与顾炎武的理念虽然看似相同,但却有一点不同,“匹夫之责”与“匹夫有责”只有一字之差,可意义却截然相反。

顾绍芾的责任论对朝廷有友好倾向,这与东林党的理念不同,东林党认为大多数过错必须是朝廷担责,但顾绍芾的“匹夫之责”,却完全将国之兴亡的责任摊到了百姓身上,认为责任由百姓担负。

顾炎武的理念则不同,在“匹夫之责”的概念上加以稀释,得出的“匹夫有责”的概念更加贴切当今社稷与朝政的状态,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但不一定要担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真到了国家存亡之际,百姓就算不愿支持朝廷,抛弃社稷,也只是落下一个失责的罪名,不一定要摊上所有责任。

当然,除了这两种理念,还有其他较为激进的理念,就如以徐承斌为首的激进派。

“我又不想当官,为何要步入仕途为朝廷增砖添瓦?他们的事他们做,我的话我自己说,朝廷做得不好,我说几句话,难道我就要担责了吗?”徐承斌愤愤道。

顾绍芾笑着回道,“徐捕头真是诙谐,你既想要朝廷做好事,又不愿为他出力,这难道不是空谈误国吗?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乃朝外人,亦非读书人,妄议朝廷无为,可又不愿出谋划策,若是天下人各个都是你这种想法,大明社稷又怎会变好?”

其余人也愤愤附和顾绍芾的言论,徐承斌被说得满脸不堪,随即他索性冷喝一声道,“够了!你们说我妄议朝政,可你们看看国家现状,这难道不是朝廷无为的有力证据吗?你们这群儒士每日讲学,胸怀四书五经,引经据典,为朝廷出谋划策,可有改善过朝政一丝一毫?按理来说,你们这群竖儒才是空谈!”

徐承斌只是府衙的捕头,没读过什么书,故此他对这些常日将论语挂在嘴边的儒士十分反感,他甚至为此提出了读书无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