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日俄战役之结果及战后情势之变迁(1 / 2)

第九章

日俄战役之结果及战后情势之变迁

语曰:“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岂不然哉?日俄战役,直接之结果,既如前述。至其间接之结果,则推波助澜,至今而未有已也。此事若欲详论,必须别为专书,原非此编所克包举。然读史贵穷其因果。一事也,固不可不知其推迁之所届。今故提挈其大要,俾读者于日俄战役之影响,可以详知;而读他书时,亦可互相参考焉。

日俄战役影响之最大者,则日本一跃而为世界之强国是也。大隈重信者,日本宪政党之首领也。宪政党当日俄战前,即力主与俄开战。方满洲撤兵问题,相持未决时,日本国民组织对俄同志会,促政府与俄宣战,宪政党员与焉。及战事既终,复组织清韩协进会,以便侵略中国及朝鲜。宪政党者,实日本主战最力,而其言论,最足代表日本与俄战争之意思者也。清韩协进会之开会也,大隈演说焉,曰:“所谓强国者,则对于世界问题,有发言权而已。夫世界大矣,焉能事事由吾发言?则亦曰:与其国有利害关系之事,必由其容喙而已。东亚者,与日本有利害之关系,且其关系极密切者也,故东亚之事,非得日本发言不可。”又极论扶掖中国,保护朝鲜之法。日人称其言为大隈主义,比诸美之门罗主义云。此主义也,即日人以东洋盟主自居;凡东亚之事,不容不征求彼之意见;而彼且欲把持他国之外交之谓也。彼当欧战之际,出兵以攻青岛,自称维持东亚之平和;力阻我国加入参战;又于参战之后,事事加以干涉者,皆此动机为之也日英攻青岛时,中国亦欲加入,日本力阻。又向英声明:“与中国交涉,必先通知日本。”迨中国加入参战时,告知日本。日本谓“加入参战,甚为赞成。但如此大事,不先告彼,甚为遗憾云。”中国非日本之保护国,做事何故须先告日本邪?日本旋向英、俄、法、意交涉,以承认中国加入,要求四国承认彼“接收山东之权利”。我国青岛交涉之终不得直,此事为之也。外交被人把持之害如此。故日俄一役,日本物质上之损失虽巨,而其增进国际上之地位,则不少也。

夫使日本欲包揽把持,而真有意于东洋之和平,犹可说也。乃彼则惟利是图,虽因此破坏东洋之和平,而亦有所不恤。于是日俄两国,始以利害之不相容而战;继以利害之相同而合;继则俄国政变,日本遂思乘此侵略俄国;侵略之不成,乃复欲共同以谋利。此则日俄战争以来,两国国交离合之真相也。

当日俄议和时,微德即以两国在满洲之关系,终不能免,主本合作之旨,与日订立约章合此及日俄战前不欲开战之事观之,微德之为人,真沉可畏已,电奏俄皇。俄皇意在复仇,不许。当日俄战事方殷之际,及其初结束之时,日本方期博得世界之同情,不欲以独占东亚利权之名,为各国所嫉忌,故光绪三十一年(1905)之日英新同盟,三十三年(1907)之日俄协约、日法协约,三十四年(1908)之日美照会,咸以保全中国领土,开放门户为言。然日俄两国之势力,在满洲既日进不已,中国乃思引进英美之势力,以抵制之。于是有借英款筑新法铁路,并延长至齐齐哈尔之议。日人目为南满之平行线,起而反对满洲善后附约订结时,日人要求我国不得筑与南满并行之铁路。记入议事录中。我卒曲从之。但要求我筑自锦州经洮南至齐齐哈尔之铁路,日不反对,记入议事录中。英美闻之,均愿借款承造,并拟延长至瑷珲。俄以与其权利有妨碍也,起而反抗。或曰日人实唆之。于是美人有“满洲铁路中立”之提议。满洲铁路中立者,欲使“各国共同出资,借与中国政府。使中国政府以之买收满洲铁路。外债未还清前,由出资各国共同管理。禁止政治上、军事上之使用。使满洲铁路地带,实际上成为中立”。犹夫“满洲为永世中立国”之志也。日俄至此,均觉其利害与己不相容,遂共同出而抗议。时在宣统元年(1909)。明年,日俄新协约成。约中明言:“维持满洲现状。现状被迫时,两国得互相商议。”盖联合以抗英美也。是为日俄战后复合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