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回报丰厚(2 / 2)

“不是生产化肥,是化肥生产设备,而且是重型的,有技术突破。”贺一鸣再次解释,“这是因为我们去一家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工厂考察,发现这家工厂因为研发负债累累,当地政府和工厂都希望能将研发部门剥离出去,方便进行对外融资,所以我们才收购了这家工厂的研发部门,研发出这套设备。”

“那能有多长时间?”张师傅倒吸一口凉气。

“实际上这家工厂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只是差临门一脚,试车总是不成功,又急于转换经营思路。所以算是让我们赶上了。”贺一鸣伸出一只手,“总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吧,就完成了试车。”

华部长哈哈笑道:“老张,这就是我劝说你们厂长吸取锦华一机经验的原因,你们和锦华一机也是有合作的,如果能够和他们学习一下就更好了。要知道现在可不是以前吃补助的年代了,看看洋源重机,跟着锦华一机转变思想,现在虽然不说扭亏为盈,至少工人们的工资是不用发愁了。”

这个圈子其实也不大,工厂里的人只要能坐到厂领导的位置,多多少少会知道其他工厂里的传闻。

像是洋源重机这种,大家都清楚是什么情况,早就已经开始倒计时的厂子,积重难返,竟然还能重新焕发新生?

要知道河市制造厂可是早早就和锦华一机有合作的了,当初722的项目还是他们一起做的,后来据说722找锦华一机继续做后续的代加工服务,不再找河市制造厂了。

原因也很简单,锦华一机有创新能力,河市制造厂没有。

那时候河市制造厂的人还在自我安慰,那是因为自己没钱搞研发,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搞。

张师傅竟然有些后悔,本来是暴脾气的他,却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感叹,“洋源重机都那个样子了,还是董厂长的能力强。”

“那倒不是,主要还是锦华一机提供的帮助。”华部长摇了摇头,“老文啊,你也不要谦虚,确实是如此,如果不是你们发明了液压式起重机,洋源重机想要翻身还是太难了一些。”

锦华一机多点开花,从民用设备到重型设备都有涉猎。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一年时间,锦华一机就不只是扭亏为盈,还能带动周边就业,扶持落后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