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贺一鸣举的例子,那师傅心里是五味杂陈。
不过有一点他清楚,就是必须要开一个头,只要有一个好的兆头开始,付厂长那种摇摆不定性格的人,肯定就会想多尝试一些。
他也知道商量的话术,如果他要开一扇门,付厂长这帮人肯定不愿意,但是如果他嚷嚷着要把房顶掀了,那么至少他们会同意开一扇窗。
下定决心之后,第二天,那师傅对锦华一机的各项改革更加积极问询,一副焦急的样子,仿佛想要马上取经回去,传播开来。
看着参观电子厂的那师傅,洋源重机的几个领导心里着急上火,尤其是付厂长,就算我不同意,也不可能通过什么政策也不行啊,如果那师傅回厂子里宣传一番,锦华一机的各种福利制度可不是咱们能跟上的。
还有下岗的事情,咱们下岗的是什么人,是一批老师傅,他们为了能够让家里人留在厂里才下岗的。如果我们把他们的家里人弄下岗,或者劝到三产去,这些人不是得生吞活剥了咱们吗?
那怎么办,看老那这个积极的样子,咱们怎么办嘛。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
正前面,那师傅正在和工人们讨论问题,他笑呵呵的说道师傅,那随着绵绵一起来过来学习,当时有没有什么奖励?
奖励?没有的事情,大家都怕下岗,所以都和绵绵一样,找我学习,我那几个徒弟有几个不成器的,没有证书,也都带着礼物找我,希望能速成呢。王师傅拍了拍那师傅的肩膀,不过嘛,这种事情确实不能太着急,你看锦华一机,一开始的下岗可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厂子里的人还没反应过来,这通知可就下来了,当场一群人就都炸了锅。可是还不是过来了?也没什么人真的闹起来,那些年轻人啊,反而没有岁数大的人胆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