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刀兵向
我们曾经相依为命二十余年,我不愿看到哪一天你尽展帝王心术来对付我,以至双方兵戎相见,反目成仇。
夏日天气多变,天子携皇后庙见的这一天,辇车初出宫门之时还晴空万里,待到太庙前的神道前却阴云四合,天色黑得似乎天穹将要倾覆。
东应先步下辇车,然后转过身来扶瑞羽。瑞羽此时日常行止已不受药物所制,走动不似婚礼之初需要侍人扶持推行,也能说话。但这时候她看了一眼东应,却还是搭着他伸出来的手掌,徐徐下了辇车,与他一起踏上了御道,往太庙走。
唐氏国祚绵延三百多年,历多任帝王,加上配享的后、妃、宗室、功臣,太庙里供奉的尊讳过千,除去供奉开国高祖父子二代帝王的主殿之外,四散簇拥着的配殿共计二十六座,加上各位准备祭祀礼仪的外围屋宇、侍奉香火的侍人的居所,太庙占地极广,几可与东内禁宫相较。
只是安氏篡权之后,曾经将唐氏的宗庙捣毁,神位迁走,屋宇毁损无数,虽然重返京都之后,宗正府根据史料记载将那些被毁损的庙宇和神位逐一修复,但国家新立,西边不靖,能用来修缮宗庙的钱财有限,太庙仍旧显得破败。
山雨欲来,风乱树梢,太庙在高大古木的遮掩下,影影绰绰,虽是盛夏之季,但远远看去,竟然透着一股寒冬的肃杀。
东应紧紧抓住瑞羽的手,脸上的神情似乎是太多情绪交织在一起,反而变成了一种空白的平静,而他身边的瑞羽,表情竟与他如出一辙。
太庙主殿大门洞开,主持庙见之礼的宰相林远志正庄重地等待他们前来,东应的目光与他一接,见他微微点头,当下心中一紧,掌心不由自主地渗出一层薄汗,侧首看着瑞羽秀美的容颜,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涌上喉头。他忍不住轻叹一声,喃喃地说:“阿汝,若我们可以一直这样平顺地携手同老,不知有多好。”
瑞羽眉梢微动,轻叹一声,并不说话,和他一起跨进了主殿的大门,按祖制在高祖位前以太牢祭祀奉礼,才转往后面的端敬皇后、李太后、东应亲祖宣宗皇帝所在的配殿奉礼。
太庙自高祖立庙以来,为免子孙重亲而忘祖,便下令后世子孙的配殿必须按辈分排位于历代祖宗庙后,不得僭越。李太后是皇朝至今为止所葬的最后一位太后,神位所安的配殿离主殿极远,沿途柏木森森,古树参天,本就已经暗沉的天色越发晦暗,仿佛夜色已至。
李太后的神位还很新,神龛上的画像颜色鲜丽,绘得极其传神,站在画像之前,令人油然生出一种正被她注视着的感觉。
瑞羽一眼看到李太后的画像,鼻子一酸,不由得忘却了身外之事,急行两步,靠近她的画像,想伸手摸一摸她,却被供台远远地拦阻在外。
她的祖母已经没有了,再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在她遇到什么心烦的事时陪伴她、抚慰她了。而她与东应变成今日这样,若是祖母泉下有知,必然伤心吧?
东应站在她身边,与她一起凝视着画像上的李太后,久久没有说话,仿佛与她一起陷入了沉思。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堆积的乌云发作起来,雪亮的电光龙蛇乱舞,惊天动地的霹雳震得连殿内的铜器也嗡嗡作响,一个提着香炉的小女史吃不住天地之威的震慑,手下一滑,香炉砸在地上。
东应怒瞪那女史一眼,喝道:“一个雷响就把你吓成这样,滚出去!”
小女史吓得脸色发白,赶紧捡回香炉,战战兢兢地叩首退出殿外。她一开门,狂风就裹着铜钱大的雨点呼啸着灌进殿中,吹得香案前的长明灯火焰摇曳,几乎熄灭。
一干侍从连忙七手八脚地把殿门掩上,眼看天子脸色沉得与殿外的天空相若,都心中畏惧,不敢出声。
瑞羽有心在李太后面前将此事了结,便拂袖道:“你们都出去。”
众侍从不敢立即答应,偷瞄了东应一眼,见他也颔首许可,松了口气,连忙躬身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屋外风雨交加,因为闪电的刺耳光芒,瑞羽的眼睛微微眯了眯,待到雷声过后,才道:“你刚到西内的时候,也怕雷雨。”
东应轻“嗯”一声,“你小时候还不是一样?偏偏还要逞强安慰我。”
“我年长于你,自然应当承担长者的责任,保护你一些。”
东应舒眉笑道:“自入了西内,你就待我极好,连我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没有你待我好。阿汝,在我遇难惶恐不安之际,却得到了你的关心爱护,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那真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他忆及幼年往事,眉目舒扬,眼眸泛光,显然十分开心。瑞羽被他的情绪所染,心中的一片酸涩苦楚间也微微泛出一丝暖意,柔声道:“我自幼无父无母,也没有兄弟姐妹,王母管教严厉,老师督导急切,宫人内侍都不敢与我亲近,在东内寂寞得很。你入了西内,我有你陪伴,也是天赐的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