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京都乱(1 / 2)

第十八章

京都乱

她的声音高亢明朗,极富感染力,穿透杂乱的夜空,随着鸾卫将士的出击而响彻宫禁深墙,“保卫家国,平定叛乱!”

瑞羽首次掌兵,李太后退开了,郑怀退开了,连东应也退开了。只有她一个人,独自站在点将台前,手握兵符,面对数十名鸾卫将领怀疑担忧的目光。

他们都在等着,等着看这年龄尚幼的金枝玉叶会给他们下什么样的命令,她有没有与手中握着的兵符相衬的智慧和胆魄。

临阵作战不是她的强项,但调兵遣将却是对她决断能力的一次考验。假如连一次考验她都无法通过,她就只能是他们誓死保护的金枝玉叶,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们誓死效忠追随的统帅。到那时她即使握着兵符,也统率不了鸾卫。

对一个尚未及笄的少女来说,这样的考验也许并不公平,但对皇家的公主来说,这样的考验,已是一份难得的机会。至少,她因为祖母、父亲的遗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机会,而不是随意地被别人安排。

那些试探的、怀疑的、忧虑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刺得她心里不由自主地乱成一片。郑怀望着她,满目鼓励;李太后望着她,满目担忧;而东应望着她,却是面带微笑,坦荡明朗,满心满脸全都是信任。东应始终相信,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姑姑只要下定决心做她想做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她在他心中,无所不能。

他那种绝对的信任,让她倍添自信。瑞羽握着手中翔鸾符,镇定了一下,轻轻地咳了一声,沉声道:“将士们浴血奋战,不能没有人记录功勋。令,解孝贤为行军记室,详细记录将士们的功劳过错,务必明察秋毫,不得有误!”

她第一道命令,不是分派何人出兵,而是安排记录功劳的行军记室,大出众人的意外。解孝贤本是鸾卫的掌书记,以耿直闻名,虽人缘不佳,却颇得将士们的信任,瑞羽任命他做行军记室,确是恰当至极。

解孝贤怔了怔,才出列应命:“诺!”

这道命令顺利颁下,众将士的抵触情绪便少了许多,不约而同地生起一个念头:调兵之前,先立行军记室记录功勋,说明瑞羽不是一个辜负将士热血、松弛军纪的人。如此看来,这位公主虽然是金枝玉叶,倒也不是不通人情世故、将臣属视为蝼蚁的纨绔子弟。只是不知这究竟是出于她的本心,还是受人提点后的虚情。

一念至此,众人都忍不住看向她身后的李太后等人。李太后听到瑞羽头一句话既不是示恩,也不是示威,而是设定行军记室,便大惑不解,满脸纳闷,东应也觉得好奇。郑怀却是实实在在地吃惊:以设立行军记室为第一要务,锋芒半露,恩威俱在,既不凌于人,也不弱于人,这一道命令,可谓是妙到极致。

瑞羽一道命令下毕,见解孝贤欣然领命,心里的紧张顿时消除不少,唤道:“西宫中尉薛安之。”

薛安之踏前一步,拱手回应:“末将在!”

“你率领三千鸾卫保护太后娘娘,若见银汉台起火,即护娘娘圣驾前往含元殿,不得有误!”

薛安之本来担心瑞羽年幼言轻,压不住众将,本想守在她身边,愣了愣才想起自己若不遵命才会坏事,连忙领命,“诺!”

薛安之担任鸾卫统领十几年,在军中威信极高,他不置一词地领命,给其余将领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瑞羽手执令箭,点将下令,心头的惶恐不安逐渐消失,李太后和郑怀往日的教导一一浮上心来:

阿汝,你要学会镇定,遇到任何让你吃惊害怕的事,都不能在面上表露出来,即使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能说自己不知道,宁可下一道乱命,也要让你的臣属觉得你高深莫测,这样他们才会对你敬畏服从。

殿下,军中将士都是粗人,你跟他们相处,要多用俚语,少用雅言,传达命令务必清晰明了,不能含糊迂回。你可以多听听将领们的建议,但在需要下令的时候,你必要果断,切不可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阿汝,你要懂得人心,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要做不同的处理,只有人心所向,才能使臣属敬服。

殿下,与人谋事,需知其习性而加以引导;明其目的而加以劝导;知其弱点而加以威吓;察其优势而加以用之……

瑞羽身在权力争斗的旋涡中,祖母和老师都教给了她许多处世、处事的道理。这些道理繁杂纷乱,涉及了方方面面,其中有的甚至互相矛盾,这让她有时无所适从,她不知究竟哪种才是正确的。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有一种最直接的办法可以验证,就是处事时将它用上,看它带来的后果。

可是她囿居西内方寸之地,一直没有机会将所学用于实处。直到今日,安危存亡之际,她终于可以将她的潜质尽数激发,把所学用于实践。她处事之妥当,让李太后和郑怀这两个教导者都大出意料。

命令一道道地传下去,领命点兵的将领一一离开城楼,瑞羽这才回过头来,问李太后和郑怀:“王母,老师,我所下命令,可有差错遗漏?”

李太后不通军事,也就不予评议。瑞羽又将目光投向郑怀,郑怀满面笑容,这一刻他是真的完全放下心来,便欣然回答:“殿下所有命令,恰到好处。只要你亲自压阵,鸾卫这样的精锐之师不会出现太多意外。”

李太后听他话里提到了让瑞羽亲自压阵,面部不禁抽搐了一下,她用力攥紧掌中的佛珠,才忍住没出声反对。东应却大吃一惊,失色问道:“姑姑,你要亲自出马?”

瑞羽轻轻点头,温声道:“小五,今夜宫中大变,你有伤在身,不能随我们一起奔波。王母走后,你独守西内,恐怕有不少异事,你定要沉住气,不可轻信谣言,误涉险地。直到我或者王母亲自叫门,你才可以打开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