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对娴妃好,并不是真喜欢她这个人,而是因为她喜欢满族大姓的妃嫔,特别喜欢她们围绕着她奉承孝敬的。
娴妃的家族辉发那拉氏,在她被指给乾隆做侧福晋的时候,她的家世只低当时的福晋富察氏一线。只是家族子弟不争气,在她出嫁时,家族已经显露颓势,有走下坡路的样子了,而乾隆又不肯像抬举富察氏那样抬举辉发那拉氏,因此,如今的辉发那拉氏已经远远被富察氏甩开。
虽然太后对娴妃好,可是前朝的事,她是半点插不上,而且乾隆也不肯让她过问。当初乾隆刚开始登基时,太后见他对她孝敬非常,因此,就和乾隆提了提,希望他能拉一下她所在的钮钴禄氏一把。
太后所在的钮钴禄氏,现在和满洲大八姓之一,额亦都那支的钮钴禄氏,虽然认作了一家,但实际上,她的钮钴禄氏和人家,真实关系离着十万八千里,家族根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物,所以,爱面子的乾隆才会让母亲这支和额亦都连宗,为的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只是额亦都这支再怎么显赫,纵使认作一家,太后也清楚,人家的荣耀和自家无关,因此,希望乾隆提携一下自家的家族子弟,能让自家自己荣耀起来。结果,乾隆觉得太后有干政之嫌,转身就把好不容易借着太后的东风,出仕,做到中级官员的位子的几个钮钴禄氏的子弟找了个罪名,狠罚了一通。自此,太后再也没在朝政上,说过半句话。
这件事,六宫妃嫔都知道,因此,她们清楚,在后宫,依附太后生活,只能保证位份上的体面,对恩宠和家族,没有半分帮助。
在乾隆只是重华宫的潜龙时,娴妃的家世确实不错,还能一看,但是等他成了真龙,在满蒙八旗当中,她的家世就有点不上数了。随着后宫,家世显赫的后妃越来越多,太后眼里还能有自己吗?娴妃原来从来没想过,自己就算不争宠,也依然要有担心失宠的那一天,既然这样,那与其去争太后的宠,为什么不直接去争乾隆的宠呢?
面对娴妃的疑问,高明素也无法回答,尴尬的笑了笑,“娴妃妹妹算是把我问到了,你是知道的,我一向都不入太后她老人家的眼,对她老人家的喜好和心思一无所知,你问我,我还不知道该问谁呢?”
娴妃笑道:“姐姐,你不知道,我在太后面前侍奉的时候,太后多次让我和你多亲近,好从你身上学学如何讨皇上欢心。”眉毛轻挑,语气戏谑中带着认真,“不如姐姐你今天就教教我,如果?”
高明素看着娴妃,非常认真的说道:“我如果说我也不知道陛下为什么会喜欢我,不知道娴妃妹妹信,还是不信?毕竟,娇颜媚骨,固然能得宠一时,可是宫里最不缺的就是美人,而且层出不穷,因此,后面过得就是陛下的心意了,可陛下的心思,又哪里是我能知道的?”
“呵呵。”娴妃掩口笑道:“就算姐姐什么都没告诉我,单凭这句话,就足以让我对姐姐说声谢谢了。”
……
从翊坤宫走出来,高明素将手搭在丹云的手上,一面往前走,一面说道:“如果我没料错的话,娴妃这是要奋发上进了。”要加入抢夺乾隆的队伍中来了。
丹云满心不解的道:“娘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奴婢怎么什么都没发现?更何况,娴妃这么多年都不得陛下青眼,就算她想争,可这哪里是她说了算的,终究是要看陛下的心思。”
想到最开始,娴妃在画了那副竹子画的同时,画了那副藤蔓缠松图,高明素猜测道:“娴妃其实当初未必没有不争的心思,只不过重华宫被陛下冷落了一年多,让她知道,她就算是争,也争不过,因此,倒不如蛰伏起来,静待时机。
不然,她身边的两个贴身大宫女就不会起名为‘鸣鹤’和‘潜鱼’了,这两个名字,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出自《诗经》中的那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从名字当中,就能看出娴妃的心思。
所以,这些年来,她应该把陛下的喜好研究了七七八八。你没看到,往日娴妃上挑的眉眼,今天都画得平顺起来了。”
娴妃不仅生得丰腴,而且她的眉眼都是上挑的,给她整个人带来妩媚之感的同时,也透着有一股凌厉强势之感。
乾隆的审美点正好与之相反,纵使在胖瘦这点上,可能各有各的美,乾隆在偏爱纤弱的美人的同时,未必不喜欢手感十足的,可强势凌厉,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他大男子主义非常重,对女子的要求虽然不是那种楚楚可怜,只能像菟丝子一样依附他人生的小白花那样的,但他要求那种柔顺温婉,没有攻击性的。
这一点,在眉眼上挑的娴妃那里,是不合格的。至于说乾隆的心意,当娴妃改变自己的外貌迎合他,在乾隆看来,则是娴妃摆出了臣服他的姿态,满足了他的大男子主义,应该能引起乾隆的兴趣,这样一来,娴妃未必不能留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