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在京都府行宫内,身体稍有好转的明治天皇在接到前线的战报时终于没忍住心中的愤怒,将案几上的瓶瓶罐罐全部扫在了地上,并且对跪在阶下西园寺公望训斥道:"饭桶,你们统统都是饭桶,你们难道都是用这种方式报效帝国的!"
"陛下息怒,以臣之见支那人肯定获知了帝国的军事行动才有了这次反攻,帝国政府和军队内肯定有支那人的间餲谍。"首相西园寺公望伏地解释道。
"西园寺君所言极是,咱们这次从各处防线调兵是在得知福井县的军队全部玉碎后临时决定的军事行动,支那人不可能这么快就获知咱们的全部计划,而且还知道哪处防线因为这次的调兵而防御松懈,肯定是有人将帝国的军事行动泄露给了支那人,所以为今之计帝国最主要的并不是追究这次损失的责任,而是要尽快武装更多的军队,并且将泄密之人揪出来。"陆军大臣石本新六不仅赞同西园寺公望的观点,更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扩充军队应该是你陆军大臣的事情,朕在这件事上已经授你全权之责,你还想要什么?"明治天皇指责道。
"陛下,臣现在并不缺少兵员,全国之民都已经做好了为帝国复兴效死的准备,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经费。"陆军大臣石本新六解释道。
"若槻礼次郎,朕不是让你在财政上全权配合陆军省的扩军事宜吗,为什么陆军省还没有足够的经费?"明治天皇闻言向新任的大藏大臣若槻礼次郎训斥道。
"陛下,臣自然知道这次的扩军关乎着帝国的国运,怎么敢在经费上拖延推诿,但战事突起,帝国民生凋敝,实在是没有赋税的源泉,纵然左右支绌,也无以为继。"大藏大臣若槻礼次郎解释道。
"你是大藏大臣,总该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明治天皇也知道若槻礼次郎的难处,在语气上也没有刚才的严厉了。
"以臣之见,陛下不如效仿甲午之前的故事。"若槻礼次郎建议道。
"效仿甲午之前的故事,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明治天皇赞同道。
——————————————————————————————————
"效仿甲午之故事,这个明治天皇到是打的好主意,只是你想继续你的传奇,我却不是已经就木的慈溪。"京都府的政令刚刚下达,徐卫就收到了这方面的情报,这让他想到了甲午之前明治天皇对国内百姓的一系列欺骗行为。
在历史上,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它的酝酿为时已久,远在明治维新以前就有人狂热地鼓吹侵略中国,吉田松阴即是其中有名的一个。
日本当时同中国一样,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吉田没有倡导远东被侵略国家互相支持,为摆脱屈辱地位而共同奋斗,却从狭隘自私的考虑出发,以邻为壑,积极主张侵略周围的国家。他身处逆境,在狱中著幽囚录》,提出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临印度的狂妄设想,并具体提出了收满洲逼俄国,并朝鲜窥清国,取南洋袭印度,宜择三者之中易为者而先为之的战略选择,他的主张是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的思想基础。
吉田松阴本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明治维新的先驱者,日本开国元勋山县有朋、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等都是他的门徒,接受他的教诲,后来伊藤博文还为吉田松阴讲学的松下村塾题诗,表达对吉田的敬意。
伊藤博文的诗称,道德文章叙彝伦,精忠大节感神明,如今廊庙栋梁器,多是松门受教人,其足见吉田松阴对当时日本影响的深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政府便派大藏卿伊达宗城为全权代表、务权大丞柳原前光为副位来中国订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伊达宗城提出凡别国在中国享受的各项侵略特权,日本都要一体均沾,遭到清政府断然拒绝。
当时迫于满清政府的强势态度,伊达宗城与满清政府签订的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都是普通的平等条约,自然达不到维新政府的要求,所以伊达宗城回国后便被明治天皇免职。
日本维新政府在第一次要求清政府授予列强所具有的特权铩羽而归之后并没有偃旗息鼓,第二年再次派遣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来华要求对修好条规》作多处修改,不过依然被李鸿章驳回,直到外务卿副岛种臣来中国,才交换了修好条规》的批准书,由此可见日本维新政府与满清政府的建交一开始就怀有险恶的用心。
外务卿副岛种臣这次来华还负有秘密使命,这次他以外务大臣兼特命全权大使的身份至北京与清政府交涉处理牡丹社,而日本称其为宫古岛民台湾遇害。
琉球王国原本在明朝时为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历代国王都接受中国册封,但是日本在江户幕府时期武力迫使琉球王国向日本进贡,等于琉球王国同时跟满清与日本称臣进贡,所以日本明治政府建立后一直想让琉球王国只向日本政府进贡称臣,进而并吞琉球,其缺少的不过是个机会罢了。
而在台湾方面,清朝虽然顺利的将其纳入清帝国版图中,但是对于台湾的态度却一直犹疑不定,所以对于台湾的治理态度仅只于已经开发的区域,而对于尚未开发区域则以划分界线的方式限制人民越界开垦,并且不纳入统治范围内,因此成为后来日本出兵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