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秋蝉长鸣,的天气很快就变得温和多了,不再晒得人心烦意闷。
万似湘被埋在一堆乱七八糟的奏折里,好不容易批完了,她叼着朱笔往那里一趴,一副魂飞西天的惨淡模样。
翰林院会有人过来轮值,帮她处理奏章诏书,不过万似湘信不过那批翰林,只有寥寥几人能被叫来干活,今天刚好来的是应才千,他坐在下首,忽然道:陛下可曾想过重组内阁?
嗯?万似湘抬起头来,老翰林都是听刘家和钱家的,年纪轻的顶不上事,组什么内阁?
历晟以前是有内阁的,这些殿阁学士大多出自翰林院,平时就在皇帝身边侍奉着,帮忙打点政事,放在民间就是幕僚门客之类的,品级不高,却是备受倚重的天子近臣,在政事上多少还是有些话事权的。
可惜历晟的皇帝爱打仗,一年到头都跑去战场上耍大刀,内阁被三公六部那边压得说不上话,只知道唯唯诺诺起内讧,后来就被撤掉了,以至于丞相太尉之流的权力越来越大,几乎把皇帝都给架空了。
应才千本来只是突发奇想,这会儿越想越是心动,陛下手中无人,总得养一批自己的班底,既然六部动不得,那就不如另外起炉灶,有什么比内阁更名正言顺拉拢人手呢?
万似湘沉吟,先搭个空架子来养人?
有了内阁,陛下才有把政事拿回来处理的名头,应才千道,一开始不用挑太多人,让太傅牵个头,等到明年春闱多点几个身家清白的进士,后头慢慢就能把内阁立起来了。
以前的皇帝不怎么管事,把手头上的政事都分给了三公六部,这会儿万似湘想收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大事都被姚承疆他们商量完了再往上递,她天天只能看一些写满鸡毛蒜皮的奏折,那还不如另外组个班底,至少能在政事上对姚承疆等人牵制一二。
万似湘转了转手里的朱笔,怕是没那么容易你跟其他人商量一下,回头递个折子上来。
应才千拱手为礼,臣遵旨。
应才千走了没多久,内务司就有人求见,说是元王府已经修缮完毕,还让钦天监算了几个适合迁居入宅的日子,就等着万似湘的朱笔圈定了。
今天小团子轮值,来的是内务司的副总管喜禄,当初陈公公被拉下了马,如果不是万似湘直接指定了小团子,这位喜禄公公本来是有机会爬上内务司总管的位置的,不过这会儿他笑眯眯地站在万似湘面前,倒也没看出什么不满或怨愤。
万似湘看了一眼这几个日子,随手圈了个离得最近的九月初二,琢磨着赶紧让万岫余从岑府搬出来,别老是霸占着她家小兰兰的空余时间。
喜禄一看就有些为难,这时日有点赶匆忙之间,内务司怕怠慢了元王殿下
万岫余是以亲王爵位来受封赐府的,按旧例来说这迁居食礼肯定要办得风光热闹,可是这位小元王地位尴尬,喜禄寻思着陛下未必愿意多花冤枉钱,就暗示性地递了个台阶让她下。
万似湘却没顺着台阶走的意思,语气里带出几分意味难明,王府早已开始修缮,万事都有个章程,如今居然还没安排好这些事情吗?
喜禄微怔,他有点摸不清女帝的想法,含糊道:最近连办两场御宴,内务司有些腾不出手
万似湘笑了一下,看起来颇为和善,但话里的意思就和善不起来了,先皇在位期间,大办御宴是常有的事情,轮到朕就捉襟见肘那要你们还有何用?
喜禄被噎得不行,这是臣无能。
万似湘嗤道:你倒是有自知之明。
喜禄有点怀疑女帝想借题发挥,把内务司再次清扫一通,强作镇定道:臣、臣当真心为陛下分忧,只是内务司屡屡削减人手,规模大不如前,臣委实有心无力啊!
万似湘挑眉,削减用度是朕拿的主意,你这是在指责朕耽误你做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