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朗点点头,轻声说:不必多礼,你起来吧。
这些年,李朗虽然经过了数不清的大战才夺回江山,却并未大开杀戒,旧朝的那些臣民,他多半并未杀害,只要有真才实干的,他都留着。
李宣谢恩起身,说:奕白大人说的对,那场大火,臣当时确实是守在边上,一直等到大火熄灭了,并且仔细的翻找过,才离开的。并未有白姑娘的任何踪迹,没有尸首,没有残骸。有的,只是,这根金簪。
他从怀里掏出那根金簪,金簪依旧完好无缺,闪闪发亮。只是,人却不是那个人了。
李朗看了看那只金簪,淡淡的道:罢了,既然是你找到的,那便好生收着吧。你来见朕,可还有其他的事情?
李宣将金簪放好,跪下来,诚恳的道:皇上,臣是来辞官的。臣自知并没有真才实干,并不能胜任做官,且臣性子自来便野,并不适合拘束,是以,臣想辞官归隐,臣志不在平步青云,还请皇上成全。
李朗看着他,轻声说:朕自建立大明王朝以来,并未对臣子有过什么苛责,也并未对一帮老臣大肆杀戮,你,是不是心内有什么不满?若有,大可提出来,朕自问不是什么暴君,也十分高兴臣子能够谏言,你有什么,直说无妨。
皇上,李宣平静的回答道,臣很感激您,对待旧时的臣子们宽宏大量,且并没有什么偏见,只是,皇上您也知道臣,臣从来就没有什么做官的才能,臣向来是徒有虚名在外,臣野性难驯,向来不守规矩,荒诞惯了。还请皇上明察,臣志在山野之间,臣请求皇上,允许臣辞官归隐。
李朗看了他好半晌,最后幽幽的叹口气,说:罢了,既然你意下已决,朕也不勉强,准奏。
李宣朝他磕了三个头,大声说:臣,谢皇上恩典。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朗点点头,说:无事的话,便退下吧。让朕一个人待一会儿。
李宣刚走不久,奕敏便来了,说:皇上,慕容大人进宫来了,说是有要事要面见您。您看,是见还是不见?
李朗静默片刻,道:带他进来吧,带到那边那个亭子里。
奕敏答应着,一溜烟下去了。
皇上,要不要喝些热茶?臣让人去端些热茶来吧。奕白伺候着李朗进了那边的亭子,轻声说。
也好,李朗淡淡的道,往后这些事情,还是让太监来办吧。你与奕敏是朕的御前侍卫,并不是内务公公,况且,你也该将终生大事好好的办一办了,玉檀是个好姑娘,意儿在的时候,就已经与朕提过,只是朕那时太忙,将事情耽搁了下来。你好生的与玉檀商量商量,挑个良辰吉日将喜事办了吧,由朕亲自给你主婚。
奕白苦笑一声,说:皇上,属下自然明白,只是自从白姑娘不在了之后,玉檀整日闷闷不乐,一直怪罪属下未好好保护白姑娘,对属下从未有过好脸色,属下要如何去说?罢了,还是延一延吧,且皇上您还未填充后宫,属下更是不急。罢了,属下还是下去给您端茶上来吧。这些事,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