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皇族帝陵选址,无不考虑龙、砂、穴、水、明堂、近案和远朝的相互关系,凤元朝也不外如是。
相传凤元朝开国圣祖龙御归天之后,马车拉着他的灵柩经过牧苍山时,拉着灵柩的马儿却怎么也不肯再往前走。
堪舆大师便选定了牧苍山作为帝陵,将圣祖的龙体埋在这里。据他所言,牧苍山风水上佳,龙脉汇聚。紫气蒸腾,天人合一,是最合适的帝陵位置了。
帝陵背靠龙山重岗、开屏列帐。陵区负阴抱阳,山下溪水分流,藏风聚景。凤元朝的数十位皇帝都埋葬在这里,群龙汇聚,气势非凡。
牧苍山下,住着一群山民。
他们原本不是寻常山民,而是圣祖身边燕云十八骑的后代,自愿在山下为圣祖守灵,后来便被朝廷钦点封为守陵人,世世代代都在这牧苍山下生活。
凤玄卿一行人的到来显然是让这群守陵人有些意外的,毕竟除了每年祭祖之时,很少会有皇族成员亲自前往帝陵祭拜。
如今的守陵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小小的村子,不过这个村子在附近的地位却很高。
村子的里正是一位年纪在六旬以上的老人,不过他虽然年过半百,看上去却依旧精神矍铄,步伐稳健。
近些时候经常下雨,山路难行。听说了凤玄卿想要上山,里正有些为难的看了一眼他的腿。
帝陵修建在山腰,上山需要走过一条数千阶的石阶,凤玄卿不良于行,想要山上只怕有些困难。
无妨。凤玄卿像是看出了他的忧虑,温和道,本王山上去祭拜一番也不碍事,你派一个人去给我们领路便是。
里正见凤玄卿执意坚持,便也不再多说什么,点点头就让自己的孙子前去带路。
他的孙子年纪约莫才十六七岁,是个有些腼腆的清秀少年,穿着一身粗布短打,脚上踩着一双草鞋,站在旁边半天也不说一句话。
小康,带些油上山给长明灯添上。里正转头吩咐那位少年。
少年轻轻的嗯了一声,转身去后面的房间里头拎着一壶灯油走出来。
走吧。凤玄卿对着身边的墨青衿说道。
墨青衿不便暴露自己的身份,便只伪装成凤玄卿身边的女官。听得他的话,墨青衿转头吩咐站在后头的紫云和紫阳两人推着沉重的轮椅从里正家里的院子里头晃晃悠悠的走出来。
这座小山村位于牧苍山的山脚下,村子里头的村民原本不必耕种生活,因为朝廷会定期拨付一笔银钱给他们。只是近些年朝廷拨付下来的银钱短了不少,不得已他们也要开始开辟荒地,和其他村子里的人一样开始耕种维生。
见到凤玄卿这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村子里的人除了避让行礼,倒也不怎么惊讶。
每每有皇亲国戚来帝陵祭拜,必然是大张旗鼓,声势浩大。相比较起来,这位郡王的人马已经算是少的了。
紫阳和紫云两个人的力气很大,合力抬着巨大沉重的木头轮椅竟不见丝毫吃力。
上得山腰以后,小康便开始低着头给每一座陵墓前面的长明灯添上灯油。
那边便是圣祖的陵墓。凤玄卿指着山间最大的一座陵墓转头看着墨青衿,咱们就别去那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