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问你话呢,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那人双掌收着的,一句又是问南浔道。
其实,不管南浔是先时于那半空打转,亦还是于那水面一点之时,这“宗圣”只要是趁虚而入再是跟来,继续给南浔补上一掌,南浔即便是不落入水中,亦也是不能够再退至到那刻有“治国”二字的石子之上了,而后自也是就要重新复前的,从头由着那“格物”开始,从新再走上一遍了。可,却不知怎的,这“宗圣”却是没有趁人之危、趁虚而入没有再是续而进前的,反而却就只是这般收着掌的,一句又问南浔道了。
“啊?什么?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哦,那个,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南浔微是个一愣,忙即回其又道。其实,先前在遥平之时,教书先生时常也是这般提问南浔,教书先生说上半句,要南浔对下半句,而,于那明水、燕山二书院,那书院大儒似也是极之喜欢这般考那二院门生,时常也会这般的,大儒念完那上半句后,要着那门生默背出那下半句。南浔忽却见得这“宗圣”竟似那教书先生一般的,也是这般,是故一呆而后,忙即亦也是就跟着自己先前于那遥平、回教书先生一般,将着这句曾子之言回说、念出来了。
“好,好,人而好善,福虽未至”,那“宗圣”这般一句的,也是又道。一边说着的,两掌又是拍出,而此时这掌法,亦又是个一变的,却就跟那起雾了一般似的了,迷迷糊糊的,甚是的乱散。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南浔说着,于那思玄剑上忙即运上了一股太极淳合之力,于这“宗圣”两掌之上,各是一点,受力之下,顺势则是越到了那刻有“平天下”三字的石子之上了。
“好,好,尊其所闻则高明”,那人说着,两掌又是拍来,这次之双掌,亦是又再一边,居然就跟那雨露一般似的了。
南浔如是这下再是个一看的,这完全的,即也是才看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了,之前那卫庄前辈说这四圣之局乃是那括文含武,文武兼备之局,原来竟是这般啊,像是这宗圣曾子之局,首先是要脚下步法不能够乱,依次要走出那八目三纲之后,口中亦也还要时不时的背诵与那宗圣有关之文句,作那应答,同时亦也还要接这“宗圣”那极具变化的阴阳二掌。这“宗圣”的阴阳二掌极具变化,有时单纯只乃是那阴阳二力之掌,有时则是似那风、似那雪,有时却则也是似那电、似那雾、似那雨。其实,如是这般想来,这“宗圣”前辈极具变化的这掌法,亦也乃是出自于宗圣曾子之言,出自于那句的“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阴阳之气各从其行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雪,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阴阳各变,掌法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