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沈锦挂念着妹妹和弟弟,纵然知道有梅娘等人在,并不会亏待于他们,可是思念之情还是与日俱增。
她带着芙蓉记的地契去找大公主,大公主收下这比金矿更赚钱的芙蓉记,一张脸却还是臭臭的,“反正你们二人是有本事的,又
何必来求我?太子哥哥可是从年初病重到如今,你又是有着仙姑之名,送上两颗灵丹妙药,叫他早日康复。你想要什么?我父
皇还不给吗?”
“太子殿下病重?”说到裴玦,沈锦是有些不知该如何面对的。
他忽如其来的出现,又忽如其来的离去。
但是他那一日为了保护自己,身受重伤,还把人处理掉,也一直让沈锦挂念不已。
“太子殿下岂是我们这种小民能够想见就见的?”
尤其是现如今太子殿下“病重”,三皇子呼声日益增高,皇帝也不知道是生气还是为了保护儿子,根本不许许多人前去探望。就
连一般官员都没有进入东宫的许可,常临邑如今也算是官职加身,可是小小的七品,当真是末流中的末流。
“你们若是想早日回去,要我帮你也可以,把制盐方子写下来。”大公主可是看得透彻,常临邑和沈锦已经心生退却,不愿意混
入这京城风雨,想要退守一方。
那么沈锦的心也不在自己这里了,能为自己赚钱的日子是屈指可数,既然勉强不得,还不如把方子留下来。其他人就算比不上
沈锦经商方面的高明,但也勤能补拙不是。
沈锦没有任何犹豫,把制盐的方子写了下来。
她本还想把制作玉米糖浆的方法也写下来,但是一来玉米糖浆是有副作用的,二来在大公主面前可不是出风头的时候。
她现在是好不容易愿意放过自己,要是一时反悔,那害的不还是自己。
而大公主这人平日里看着漫不经心,其实最为细心,已经看出了沈锦的犹豫。
有了大公主的相助,沈锦虽然没有自己亲自去东宫拜见太子,但是半个月之后,太子殿下裴玦“拖着病体”重新上朝,所办的第
一件大事就是将新科举人都分派了出去。
朝臣虽然惊讶反对,裴玦却自有理由,“诸位学子皆是各位大人亲自审判过的,难道他们在文学笔墨上的本事还有人信不过吗?
诸位大臣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自然知道留在翰林院看温书,根本不会有多大长进,只有真正办事,深入民间,才能知道百姓
所需,治国之道。”
“而且我给他们挑选的可不是什么享福之处,那些地方对于官员来说本就是求贤若渴,让他们去亲自实践一番,不是更好的学习
吗?”
裴玦给他们准备的的确不是什么好地方,不是穷山僻壤,就是战乱边关。
唯一能够在京城留下的,只有世家公子。
于是双方都满意了,寒门之家做官,本就是愿意拼出全部身家性命,只谋得一个出人头地。
世家公子有家族庇护,不求有多大成就,守成足矣。
金明城主动上书,愿意和常临邑一块前往晏城。
理由十分充足,自己腿残,身体还没好全,为了能够活命,自然的依附在神医沈锦身旁。
而理由不是那么充足的梁编修,只能以气势逼人。
边关晏城,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