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不会怠慢1(1 / 2)

非我所愿 guaiwu521 1510 字 2021-12-15

呵呵,中国自古就不重视教师的。

她还记得自己当年做班主任的时候,每每到了晚上要吃饭的时候,就会接到家长的电话,询问孩子情况的也有,跟老师寒暄的也有。李斌总是丧着一张脸:“吃饭了!接什么电话?”

“家长的。”许飞儿从来不会怠慢家长。

“说那么多干什么?三言两句的得了。”李斌不耐烦地说。

“三言两语哪里能说清楚。”

家长打来电话,总是要先寒暄几句,然后询问孩子的情况,之后再是寻求教育方法之类的。三言两语的哪里能说明白。她是个耐心的老师,家长都很尊重她。她从来不会给家长打电话告状。遇到调皮的孩子,家长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她只说,孩子嘛,就是调皮,心眼不坏,还很聪明……家长听了都很暖心。她其实不是在说风凉话,只是她打心眼里就觉得,不是书读得多考试考得好就一定是有出息的。她的同学当中学生当中,有多少看似平常的,却在社会上闯出一片天地的。

甚至有一次,她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了之前教过的一个调皮孩子,他曾经是班级里考试排在最后的主儿。他看到许飞儿,热情地给她让座,一起回顾着上学时候的事情,对那段日子,都是美好的回忆。说老师怎么耐心给他讲题,可他就是不会之类的。他说他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就出去闯荡了。现在自己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跑手机业务,过两年还要自己的单干。许飞儿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多考了那么几分几十分的,有什么用处?

“你不会别让他们这个时间打来,不知道吃饭呀。”

“那什么时候打?半夜呀?”许飞儿知道,不是教育工作者,是不会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的。

李斌的概念是,工作就是工作,家就是家,他向来不理解许飞儿,总是把工作带回家。而许飞儿也懒得跟他解释。这就是她的工作性质。她倒是羡慕一些都是同行的夫妻,单位里这样的小夫妻就有好几对。他们之间都能够互相理解,尤其是作为班主任老师的辛苦。而李斌呢?你跟他根本就说不通。

他说她,她也只好离得远远的,到阳台上去讲电话。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但是,她绝对对得起教师这个称谓。当初报考师范院校,就是因为省钱,家里困难,给她和姐姐们都下达了硬性指标:不许上重点不能考高中必须公费第一志愿就是教师……她呀,就考了个五年大专的师范专业。

不是自己的“志愿”,而是大多人的“志愿”。她放弃了重点高中,甚至在大专四年级的时候,放弃了保送到师范大学的机会。都是因为要花更多的钱。现在想起来,当时真的好傻,好天真。不过,许飞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相信选择了,不一定就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现在许飞儿做了中层干部,那样的电话也少了。倒是,她要经常打出去,布置任务呀,联系合作单位呀,活动场地的负责人呀!

因为了解李斌的德行,她也都是在学校打电话,尽量不会回家打。

幺幺睡了,她就会埋在电脑前写作。

李斌去客厅里看电视,两个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了。连那种吵架的机会都没有了。有时候,李斌会让她和他一起看电视,说说话,许飞儿总是心不在焉的。因为她根本就对他看的电视节目不感兴趣。她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笑出来。常常指着电视剧里的某个人,说像许飞儿的话。当然,都是脾气秉性的,家庭环境的,或者是身材相貌的嘲笑,许飞儿一笑置之。当初嫁给他的时候,也不是这个样子的。她便来了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李斌便会龇牙咧嘴地说,早晚用针缝上你这张嘴。

许飞儿讪讪地想,我这咋了?还不让说话了?你在那里讽刺了半天,她这回了一句,就缝上了?唉!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呀!

李斌的三拳,将她的写作梦也打翻了。

她告诉自己,何苦要那么累。辛辛苦苦熬夜码字赚钱贴补家用,人家一抬手三万元买了个金链子!呵,她在这里瞎鼓捣个什么劲?

不写了!赚钱给他花?我养小白脸呀!

打开电脑,时间清晰地显示,是午夜十一点。

李斌这个时间能去哪里?开车出去的吗?她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好像是习惯了对他的那种担心。

忽然就提醒自己,他爱上哪里上哪里去,她担心什么,死了才好!

她更新了个性签名:风,一股一股,带着肆虐的神情,透着切齿的狠劲,似乎是在抱怨,又像在泄愤。它不管出现得是否适切,好像在证明它的存在,无论你喜欢亦或是讨厌,毫无所谓。是什么让它如此我行我素?医者诊断——没了心

像是在描绘那冬日的冷风,却不如说在写她的心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