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山外的大路修好了,从林场可以直达呼兰镇。
我们都很高兴。为此举行了一场热闹的庆祝会。
附近村庄的村民有很多来到我们林场,问我们林场还要不要新的工人。对于这个问题,我需要请示吕董彬。吕董彬说不要了,我们这些人都没有饭吃,都饿得皮包骨头,哪有剩饭养他们。
余柔在一旁说:“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干活,上山砍树不怕人多。”
吕董彬看了看他老婆,问道:“这些人上哪里去吃饭。我们哪来那么多的粮食。上级给我们拨付的粮票,你也看过,还不够我们这些人吃的。”
余柔说道:“我们可以开荒种粮食啊。”
我也感觉余柔说的有道理,一来可以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二来能养活一批人,一举两得。
吕董彬见我也同意,于是让余柔算了一下,需要招多少人为好,多了用不了。
最后经过核算,还要再招五十多个人才能解决木材数量供应问题。
余柔让我写了一份报告,让吕董彬上区里申请。
过了几天,区里下来了文件,同意我们申请。
在呼兰镇路口,放着一个大牌子,这个牌子高约两米,宽约两米,上面贴着一张鲜红的招工简章。
贴出去当天上午,林场宿舍门口挤满了前来报名的人群,大约有上百口子,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也有十几岁的孩子。我看着这些拥挤的希望当上工人的吃上国家饭的人群,感到很高兴。我们能解决一部分饥饿家庭的肚子。
吕董彬坐在招聘桌子后面,亲自挑选。他老婆让我在一旁记名字。
忙碌了一天的招聘会很快结束了。被录取的人兴高采烈,相互拥抱。没有被录取的垂头丧气,自叹命不好。
第二天吕董彬在办公室前院子里召开了新入职人员大会,重点讲解林场纪律。最后又让我给他们讲上山砍树的技巧和注意的事项。会议期间,我发现到会的新工人足有一百多。
我有些纳闷,原来是招五十五个人的,昨天的工人登记薄上也是那个数,为何今天来了那么多人。我看了看身旁的吕董彬,想问问他,却发现他坐在椅子上睡了。
宿舍里人满为患,有的宿舍十多个人挤在一起。我知道这里鬼怪较多,于是挨个宿舍查看,然后告诫所有的人,夜里任何人不许出宿舍。
有个新来工人抗议,说晚上大小便不出宿舍如何解决。我想他说的也对。
吕董彬根据余柔主意,男子上山砍树,剩下来十几个女子在宿舍东西两边开垦荒地,种小麦和土豆。
原来崔刚在的时候,我们在宿舍前面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了一片李子树,如今已经长高了,估计今年能结果子了。去年种的土豆不知为何,都死了。今年我们还是打算在种一些土豆,如果土豆还是不发芽,我们就改种白菜或者萝卜之类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