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1 / 2)

而李老夫人见赵氏总是避其锋芒锐气之后,则越发变本加厉起来,本来三天一次的请安变成了每日晨昏定省,还美名曰要给晚辈们做榜样,给赵氏立起规矩来。

又说这李老夫人房里的立规矩与一般大户人家只走个形式不同,李老夫人要赵氏天不亮就到世安堂伺候自己洗漱穿衣,用早膳时还需要在一旁站着布菜,直到其他请安的人陆续都散了,赵氏才能回静逸堂。

连续月余之后,李正德心疼赵氏被母亲磋磨,便对外宣称赵氏病了,只是总病着也不是一回事,李熹微便干脆让人把李老夫人磋磨儿媳妇的名声传了出去,才让李老夫人稍稍收敛一些,免去了赵氏早晚伺候梳洗,只是每天还需晨昏定省。

虽然赵氏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但奈何一个孝字大过天,李熹微知道赵氏是不想弄得一点体面都没有,才一再忍让,她便每次都陪着赵氏一起去世安堂请安。

“天气越发冷起来,嫂嫂她莫不是又病了吧?”才到世安堂正门口的赵氏与李熹微听到张氏的话,那正准备踏进门槛的脚步微微一顿。

这张氏眼看马上要临盆了,李老夫人已经免了她的请安,今日怎会在世安堂?李熹微在娘亲的眼里看到了同样的疑问。

李老夫人的声音响起:“哼,你可别学那不知分寸的做派,要你别走动,有什么事情打发人来说一声就行了,这关键时候可出不得岔子。”

张氏回道:“劳烦母亲记挂,儿媳省得的,只是今日府里的管事们来报,咱们李俯的布行最近销量下滑严重,很多紧俏的布料都滞销了,也怪儿媳不争气,接手不到三月便出了这么档子事,经验还不尚充足,幸而承蒙母亲不弃,只好到母亲这里来讨个法子。”

原来李老夫人让张氏学着管家之后,张氏便天天跟随李老夫人学习怎么打理产业,张氏因一心想要把之前在娘家丢的脸面找补回来,因此上手也很快,只是因张氏的月份越来越大起来了,李老夫人便只把李俯生意稳定,且好打理的布行交给张氏练手,只是不想这布行才接手三月,便出现了严重的滞销。

张氏的话音刚落,李熹微便和赵氏进到世安堂内里,对着罗汉床上的李老夫人跪拜见礼道:“儿媳(孙女)给母亲(祖母)请安!”

李老夫人好似没看见那堂下跪拜着的两人一般,对着张氏问道:“可知是何原因滞销?”

张氏见赵氏一直跪在地上,却并不出言提醒李老夫人,只是用手帕遮了遮那忍不住上扬的嘴角,回老夫人道:“咳。。是两个月前,市面上突然冒出一个锦记布行,那锦记布行低价推出了大量的布料,又用比市面上低两成的价格与各大成衣行签订了大量的订单,因此咱们布行里的布料便卖不动了。”

“有没有查过这锦记背后是何人?”李老夫人沉眉问道。

张氏回道:“查过了,背后没有大家,就是从南边来的富户。说是与嫂子的管事相熟,才到京城来做生意的。”

闻言李老夫人的眉头舒展开来说道:“如你这般所言,那这锦记倒是不足为虑!你且静下性子,安心生养。”

一个布行的老板在京城里有些许熟人再正常不过了,若是没有熟人那才是不正常!

张氏的眼睛亮了亮道:“还请母亲赐教!”

李老夫人乐于给儿媳解惑:“那锦记这般行事,只怕不出两月就要巢毁卵破,这布料的价格是各布行反复推敲之后定出的合理均价,制作布料的人工和原材料的成本居高不下,岂是随便什么人想降便能降的?”李老夫人冷笑一声,接着又道“你说他们以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与各大成衣行签订了大量订单?”

张氏回道:“是,与我们合作的几大成衣行都和锦记签了不少订单,照母亲所言,那这锦记岂不是会坏了行市?”

张氏这几个月跟在李老夫人身边也学了不少东西,李老夫人稍微提点,她便想到了这锦记乱价的后果。

李老夫人心有定见道:“这价乱不起来,锦记的老板是从外地来的,想用低价打响名声,也不是不可为,只怕这锦记的老板低估了这京城布行和成衣行的深浅。况且那成衣行的订单岂是那么好接的,年关将至,不说那原材料短缺,人工也会越来越紧张,那锦记接了那么多订单,到时候交不出货,只怕要被各成衣行的违约金吃的倾家荡产,你且看着吧。”

张氏笑了笑温和恭谦道:“还是母亲高识远见,让儿媳茅塞顿开。”

李老夫人好像现在才看到李熹微与赵氏一般,挥了挥手让二人起来:“哎呀,微儿怎么还跪在地上呢,赵氏你也是,怎地不出严提醒我这老婆子,生生的让微儿跪了这许久,来,快起来吧。”

赵氏起身给李熹微揉了揉膝盖道:“儿媳见母亲与弟妹商讨要事,才未出声打扰!”

李老夫人嘲讽道:“你平日里要是有这样的眼力见儿,何至于此?”

张氏见赵氏并不回答李老夫人的话,眼见气氛冷场起来,便开口说道:“对了,嫂嫂,听说那锦记的老板与你的一个管事是老乡呢,你怎的也不让人指点一二,看着人生生蒙着眼就一脚踏进这深不可见的水里。”

赵氏表情淡漠地说道:“弟妹不日便要生产了吧,还真是闲情雅致。”赵氏的意思是,这时候了你张氏还有心思多管闲事。

赵氏会对李老夫人一再退让是因为李老夫人是自己夫君的母亲,是自己女儿的祖母,不想夫君为难才不与李老夫人争锋,但是这不代表人人都能欺到赵氏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