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先生疲惫地躺在后椅上,闭上眼睛,吟诵道:“……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词背完了,宫先生感受到一阵剧烈的疲惫,眼神也更加冷漠起来!
翌日,中日淞沪会战爆发。
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三个多月,将一片繁华的上海打得是满目疮痍。
战争期间,宫先生用私人财力,捐给国民政府两架战机用于抗战,同时炸毁自己船厂的所有船只,于江阴之上横成一线,阻止日本军舰在长江口背后突袭上海。
但是当新沪时报把他宣传成爱国实业家时,宫先生拒绝了这顶高帽子,他对记者说:“世事艰难,命如草芥,像我这样用命活着的人,光是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谓的家国大义,我根本不懂,我只是想着这好不容易直起来的腰板,不能再轻易弯下去了。”
宫先生配合沉船断江的情报,被担任国民政府会议记录的行政院主任秘书黄浚获知,交给了潜伏在南京汤山温泉当服务员的日本女间谍南造云子,1937年8月11日及12日两天,长江中游的日本舰船匆忙下驶。汉口、九江、沙市等地码头,日侨蜂拥而上。这一行动保密工作做的相当好,中华民国海军第1舰队的“逸仙”、“建康”、“中山”、“永绩”舰及第2舰队的部分舰艇正由第1舰队司令陈季良海军中将指挥在湖口集结,江宁和江阴要塞的火力也已作好准备。但因事起匆忙没有协调好,当日本军舰路续经过时,我军部分要塞单位因为警惕不足,未能及时作出回应;而注意到异常的海军舰队则因没有接到截击指令,只能按兵不动。等到中华民国海军部醒悟日军已经撤退时,截击的最佳时机已经流过。之后中国海军以第1、第2舰队主力全灭为代价,在江阴封锁线死守近三月,阻止了日军循长江而上侧击淞沪前线的中国陆军侧翼的作战目的。
当日沉船的码头之上,宫先生一身长衫,回望战火中的上海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他亲手协防的江阴封锁线上,终于还是漏了一只名为“千重雪号”的日军舰船。
就是这个漏网的“千重雪号”舰船,彻底改变了一群年轻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