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从《毛公案》看明代家庭的分化与世风的恶逆
毛公(毛登科),祖居直隶冀州,枣强县人氏,明朝嘉靖年间两榜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当差期满后,被嘉靖皇帝委任都察院一职巡按直隶。《毛公案》注释标题参见安遇时、蓝鼎元等编撰:《名臣问案牍》,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就是描写毛登科微服私访涿州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则恶兄害弟,而昏官贪赃枉法的故事。全书虽仅六回,但却从中折射出当时明朝官场的黑暗,以及家庭财产继承纠纷引发的社情民风。
第一节卖良为娼,罪非事小
故事说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涿州良乡县姚家庄有位姚员外叫姚凤,妻子高氏生了二子,长子姚庚性情奸狡,娶妻刘氏同样悍泼不贤,生有一子玉磬。次子姚义性情敦厚孝悌,妻杨氏素婵也知“三从四德”,生子金钟。一日姚凤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担心死后长子姚庚夫妇欺侮老伴和次子一家,故将亲友请到,将家产对众平分,兄弟两人各分一半。将宅院也分两院,各自居住。不久姚凤就故去了。
高氏知道长子姚庚夫妇不孝,故只与姚义夫妻居住。一日,她对姚义说,虽然分得一份家私,但不能坐吃山空,不如带几百两银子外出贸易一番。姚庚夫妇知道后,刘氏挑唆丈夫姚庚,乘机在半路上将姚义杀了,而后家产就全归自己了。于是姚庚在半道上截住弟弟姚义,持刀朝姚义头上砍去。
上天神明护佑,姚庚莫名其妙用刀背砍到姚义头上,将姚义头颅打破,鲜血直流。慌乱之中,姚庚以为已将姚义杀死,于是将银两和被褥行李抢走,直奔回家并偷藏起来。
姚义昏死在地上,路遇一行贩卖绸缎的商客。姚义苏醒过来,不好意思说是被自己兄长所害,只得说自己是开封府祥符县人氏,外出经商路遇劫匪,被抢去褥套行李和三百银钱。其中有一客商叫梁法的,心怀恻隐之心,赠给姚义三百银钱,作为资本,再去贸易。姚义感激不尽,遂直去杭州,一待就是一载有余。